【研究室手記】年輕人較傾向支持「遺忘六四」?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很多人疑惑,大專院校學生會表達出來的態度,在年輕人中有多普遍?…上一次進行相關調查,已是2014上半年。但當時的一些調查結果,至少對弄清楚事情在過去兩三年的脈絡,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李立峯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認為,香港面對前途問題,悼念六四無助於建設香港,預料未來一兩年悼念六四的議題將在學生組織間消失。(資料圖片)

2003年開始跟陳韜文教授一起研究七一遊行,到大約2008年左右完結後,焦點轉向了六四。

香港社會對六四的集體記憶在四分一世紀之內,無視政權壓制而不衰。六四晚會的參加人數更在2008年重拾升勢。弔詭的是,對集體記憶產生更大挑戰的,來自社會內部。本土思潮對晚會的衝擊,至少在2012年已見端倪。雨傘運動後的情況,不用再說。

為什麼香港不能忘記六四,為什麼要繼續悼念,過去一星期已有很多評論。我不打算再多談「應否」的問題。坦白說,一個市民去不去維園,本來真的是個人自由。在年長的世代中,亦不見得所有人都支持平反六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1989年的青年人,對六四沒有很強烈的感覺,本也可以理解。但請在批評之前,認真了解一下那段歷史吧。六四是香港社會政治發展的關鍵事件,不是自己想,就可以下句號的。

反對悼念六四 在年輕人中有多普遍?

我在這裏想談的,只是「事實性」的問題。

很多人疑惑,大專院校學生會表達出來的態度,在年輕人中有多普遍?可惜這兩年沒有機會做有關六四問題的調查研究。上一次進行相關調查,已是2014上半年。但當時的一些調查結果,至少對弄清楚事情在過去兩三年的脈絡,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我和陳韜文教授,委託中大新傳學院的民調中心在2014年上半年1月至6月初之間,每隔幾天進行一次有關六四的調查訪問,共有1537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接受了訪問。其中一條題目,是仿照外國對集體記憶的研究,要求被訪者說出過去50年內對香港或者香港人影響特別重大的事件。每位被訪者最多可提三個事件。

去年我在報章也報告過相關結果:

最多人提的是「香港回歸」(43.6%);
其次就是「六四/八九民運」(23.9%);
第三是「沙士/非典」(13.4%)。

年輕人「遺忘六四」是否必然?

但如果以年齡區分,像表一所顯示的,年輕人中提到六四的比例,比年長的市民的確明顯地少。

不過,整個表一顯示的比例,其實很合乎研究文獻中的說法,就是社會和政治事件通常對18至25歲的年輕人產生最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些年輕人已經有足夠能力理解社會事務,但同時又仍是「社會新丁」,所以大事件對他們的影響特別深刻。

但這是否等於說年輕人「遺忘六四」是必然的呢?同一調查也問到被訪者對 3 種反對回憶六四的說法的態度。

這 3 種「反記憶論述」分別是:

「喺六四事件中,學生亦有責任,唔能夠全部怪哂政府」;
「如果當年六四無鎮壓,中國可能無今日嘅經濟發展」;
以及「六四係中國嘅事,唔係香港嘅事,香港人無須悼念六四」。

六四的代際傳承 曾經頗為成功

表二顯示,在2014年,年輕人最有可能不同意這幾種「反記憶論述」,包括從本土思潮出發的「六四不是香港事務」論!

這些結果看似跟表一的結果相互矛盾。年輕人不是較不重視六四嗎?不是較受本土思潮影響嗎?

但其實表二的結果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政治態度保守的年輕人,本來就比政治態度保守的成年人少得多。所以,表二的比例,主要是反映年長市民中有較多建制派而已。同時,表二的現象也跟我們對晚會參加者所作的深入訪談結果一致。年輕人對1989年的事情沒有深刻的情感烙印,對事件過程的認知也比較簡化,但正是因為他們對事件的認知較為簡化,他們更能夠簡單而直截了當地反駁該些反記憶論述〔備註〕。

當然,這些都是兩至四年前、雨傘運動前夕的研究發現了。但它至少說明,曾有一段長時間,六四回憶在香港的代際傳承是頗為成功的。

雨傘運動無可否認衝擊了不少年輕人對六四的看法,尤其不能否認的是,在雨傘運動初期,「六四回憶」成為了一種恐懼的來源,當基於「六四回憶」作出的鎮壓預期沒有出現時,一些年輕人便可能覺得強調六四只是「自己嚇自己」,甚至覺得六四「拖了運動的後腿」。

反對悼念未必佔多數 但聲音不容忽視​

如果今天我們再做一次同樣的調查,結果不知道會怎樣。但個人很懷疑,一場運動的影響就算再大,都不一定可以在一兩年之間完全扭轉表二的結果;同意「香港人無須悼念六四」的比例,就算在年輕人中升兩倍,也只是剛超過四分之一而已。

不過,這不等於人們可以漠視大專院校學生會的說法。他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偏激,但也確實可能代表着年輕人的想法中的一部份。就如一些論者說泛民有回應本土的必要,「六四回憶」何嘗不是?

備註:有關深入訪談的結果,可見Lee, Francis L.F., and Chan, Joseph Man (2013). 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about Tiananmen in Hong Kong: How young rally participants learn about and understand June 4.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2(84), 966-983.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