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南海仲裁】兩場著名海戰 由諜戰決定成敗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海牙常設仲裁法院公布南海海權紛爭的判決,一面倒對中國不利,南海氣氛越見緊張,有機會擦槍走火引發衝突,令筆者想起兩段海戰的歷史。

中國有三大艦隊:北海艦隊、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其中南海艦隊組建於1949年,司令部位於廣東湛江。隨著南海問題不斷升溫,南海艦隊也頻頻上鏡。(中國軍事)

亞洲最強艦隊 最終不堪一擊

兩次鴉片戰爭(1840及1860年)和太平天國之亂(1864年)後,清國體會西洋科技的厲害,決定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交部)、同文館(翻譯館)、江南製造局(軍工廠)、福州船政局(軍艦廠)、輪船招商公局(招商局集團的前身是由李鴻章親信盛宣懷長期主政,而盛家第四代盛品儒和王征(隨母姓),則在香港因令亞洲電視「失救」而揚名)、建設旅順炮台、鐵路、電報、工廠等。在30年間,政治較為清明,民生逐漸展現生機,現代化工商業蓬勃發展,軍事實力增強,1888年成立的北洋水師更號稱世界第七,亞洲最強。有史家更稱之為同(治)光(緒)中興。

與此同時,日本亦對清國東北和朝鮮虎視眈眈,自明治維新後大增軍備,據宗澤亞《清日戰爭》考據,雖然當時日本的經濟實力仍然薄弱,一般百姓的生活困乏,但軍費佔國家支出,卻由1881年的16%增至1890年29%,日皇更自願減省宮中開支以資助購買戰艦。

1894年,朝鮮東學黨作亂,清國以宗主國身分派兵協助平亂,日本以護僑為名派大軍入朝,連同親日王室中人攻佔皇宮,建立傀儡政權,宣告廢除所有與清國的協約,8月1日,清日兩國同時宣戰。當時北洋水師兩艘德製主力鐵甲艦「定遠」和「鎮遠」均超過7000噸,備12吋大炮及14吋厚艦身護甲。日方軍艦雖然較新,船速和炮彈連發速度較高,但英製的主力艦「吉野」只有4000多噸,主炮只有6吋,護甲4.5吋,因此清國上下普遍相信勝算較高,但結果卻是北洋水師和陸軍都不堪一擊,最後戰敗求和,失去台灣、朝鮮和東北的制海權。

當時北洋水師兩艘德製主力鐵甲艦「定遠」和「鎮遠」均超過7000噸,備12吋大炮及14吋厚艦身護甲,圖為「鎮遠」。(網上圖片)
荒尾精(網上圖片)

兩場海上大戰 情報左右成敗

不少專家嘗試從軍備、訓練、制度、政治等角度分析清軍戰敗的原因,唯有一個重要環節卻少人研究:情報。

台灣出版雪珥著的《絕版甲午:從海外史料揭密中日戰爭》指出,日本為備戰清國,1886年已派特務荒尾精來華,在漢口成立樂善堂,售賣藥物和出版書籍,以營商之名掩飾身分及牟利資助諜務,其後在多處設分堂,1890年更在上海建立名為日清貿易研究所的特務學校,培養大批精通中文的「商人間諜」,在全國搜集情報,深耕細作協助日本制訂全盤對華戰略。甲午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有特務潛入威海衛,詳細勘察北洋水師的調動,令日艦能準確預測其航道,成功在鴨綠江口大東溝迎擊北洋艦隊。

自清日甲午之戰後,日本海軍稱霸亞洲達半世紀──直至1942年6月4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6個月,為徹底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計劃攻擊中途島海軍基地,然後在外圍設陷阱突襲增援的美國海軍。日本為此戰精英盡出,出動4艘航空母艦及近200艘船艦。相反,美軍只有3艘航空母艦及50多艘船艦,其中約克鎮號航母(Yorktown)在一個月前的珊瑚島戰役中受損仍未完全修復,加上美軍大部份是新兵,實戰經驗遠不及日本。但結果卻是美軍大勝,日本4艘航空母艦全被擊沉,損失近3000名久經戰陣的飛機師和海軍。

曾在美國海軍服役的歷史系教授 Gordon Prange 寫了一本500多頁的書《Miracle at Midway》,稱此戰的勝利是奇蹟。導致此奇蹟的最大原因也是情報,原來美軍截取日本海軍進攻中途島的通訊,又成功破解其密碼,所以能出其不意伏擊對手,成功重奪太平洋的制海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歷史清楚記錄,船堅炮利往往不及精準的情報重要,可惜外人只能分析軍艦戰機的功能和數量,完全不能了解情報系統的成效。我們只見習近平動了極大力量改革軍隊和打擊貪腐,由此推想,需要長時間精密運作的間諜運作落在大改革前的軍方手中,發揮的功能有多大?南海一旦擦槍走火,習近平有信心海軍「能打仗、打勝仗」嗎?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