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將手下無強兵】電動車界一哥的風光背後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7月27日,Tesla招待記者參觀建造中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Gigafactory),工廠位於美國內華達州,估計2018年全部竣工後可年產50萬台電動車電池。
Tesla的資料顯示,工廠地盤總面積1,000萬平方呎,相比之下,波音公司位於西雅圖附近的430萬呎飛機製造廠和370萬呎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就顯得渺小了。

Tesla建造中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Getty Images)

雄心壯志的鐵甲奇俠

記者會當日,Tesla創辦人Elon Musk充滿信心介紹公司的美好前景。Musk的樂觀是有根據的,3個月前,較大眾化的Model 3預售「車花」就錄得近30多萬輛的訂購佳績。

蘋果喬布斯離世後,有鐵甲奇俠之稱的Elon Musk成為美國科技界最矚目的人物。他是網上付款系統PayPal的創辦人之一,當公司被eBay收購後,Musk離開熟悉的資訊科技界,進軍3項有機會創造歴史的事業,在2002至2006年間成立電動車公司Tesla、火箭發射公司SpaceX和太陽能發電公司SolarCity;當中Tesla最廣為人知,它在2012年推出的Model S更是潮人熱捧的座駕。

經過10多年的奮鬥和Model S的成功,Tesla的發展正處於分水嶺;去年Tesla慶祝成為電動車界一哥,全球售出5萬多輛車,但這產量是不足以賺錢的,汽車界的領導者豐田去年全球銷售1千萬輛車,在美國市場單一款Camry就賣了36萬輛,混能車Prius也賣了18萬輛。Tesla當然有開設大型生產線的計劃,目標是3年後要將年產量增加10倍到50萬輛,但如何實踐,難度極大。

缺穩定管理團隊 前景極不明朗

毫無疑問,Musk一如喬布斯,是充滿熱誠和魅力非凡的領袖,不同之處是喬布斯甚有用人的眼光,1997年他重返蘋果不久後,即聘請庫克出任副手,掌管全球營運和採購事宜,又提升Johnathan Ive為設計部高級副總裁;兩位獨當一面的員工,忠心服務蘋果已多年,現更分別成CEO和首席設計師。Musk的管理團隊卻相當不穩定,踏入2016年,已經有5名高級副總裁或副總裁離職,包括負責生產的兩位最高級主管。

Tesla創辦人Elon Musk。(Getty Images)

發明家兼老闆要建立一支強而有力和穩定的管理團隊是不容易的事,因為這類公司的資金、人脈以至核心技術,往往都來自老闆,要他們放權讓下屬有發揮空間是不容易的;從員工角度看,有能力的行政人員到任何機構都可謀高職,在其他公司更有機會成CEO,不必永遠跟隨發明家老闆做其左右手;要做到喬布斯+庫克、李嘉誠+霍建寧、面書 Mark Zuckerberg+Sheryl Sandberg、Alphabet(谷歌母公司)Sergey Brin/Larry Page + Eric Schmidt等鋼鐵組合,必定是老闆和下屬能建立深厚的默契,在這方面,Tesla似乎仍未交出令人安心的成績。

除高層流失外,Tesla還有其他隱憂。據公司提交美國證監署的文件顯示,7至8月不斷有可換股債券持有人要求還款,總額達4.2億元(美元,下同),這批債需要在9月底前清還。加上估計今年虧損10億以上,建造新廠房的資本性支出22.5億,即是2016年要「燒錢」35億以上,Tesla一直倚賴股東注資和借貸,現在債主臨門,股價近年又不斷下跌,假如新資金不繼或融資成本大增,公司的前景會非常不明朗。

所有成功的公司都要經歷由小變大的「成長期痛楚」(growing pains),Tesla亦不例外,它現時就好像要將一間精緻的私房菜變成大酒樓,資金、技術、團隊配搭、品質控制、服務水準、生產速度,每項細節都不容有失,所以未來幾個月將會是Elon Musk的一大挑戰。考慮買Tesla汽車或股票的讀者,何妨稍等局面明朗再下決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