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風波】李國章不如退位讓賢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李國章不如退位讓賢,此文主要論點只有這句…香港人口逾700萬,兼具資歷和能力、可以勝任這公職的人,又不只李氏一人,何況校委會內還有其他成員,為何「當然校監」梁振英不另舉賢良?雖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梁振英懂得給李氏一個體面的下台階,周二晚學生的包圍和衝擊行動也許可以避免。
黃正軒

一直都沒有緊貼有關港大校委會的政治風波,從委任陳文敏副校長一職受阻,到「7‧28衝擊校委會議」並導致盧寵茂受傷倒地、馮敬恩洩密、校委發言錄音帶外洩、師生反李國章靜坐,再到最近的學生罷課、「1‧26包圍校委」衝突等等,一連串事件都只是略有聽聞,無心深究。

 

得罪講句,這場由「副校風波」延伸的「港大風波」糾纏了一年多,亂哄哄得不知所謂,卻經常見報,還不時登上報章頭版,實在令人煩厭。這本來是港大的內部紛爭,難聽地講句就是「茶杯裡的風波」,對筆者這些非港大校友,實在非常有距離感,相信很多沒有多少大學校園經歷、甚至對高等教育沒有什麼強烈看法的升斗市民,更如筆者般丈八金剛。

 

港大是精英 公眾自當特別上心

 

然而,香港大學畢竟是香港第一學府,長期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在港英時代是出產政務官的重鎮、精英搖籃,政府求賢必先挑選港大畢業生,皆因他們的英語能力在當時首屈一指。

 

時至今日,從內地生到國際生無不爭先恐後入讀港大,說它是亞洲首席大學也不為過。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港大醫學院前身就讀,某程度上,港大醫學院也稱得上是世上素質最高的醫學院,研究水平獲國際公認,更不用提港大這逾百年培育過無數對香港社會影響深遠的精英賢達、司法強人、政經巨頭。作為香港高等教育的金漆招牌,港大甚至代表香港在國際學術界的威望。

 

所以,若其內務一片混亂,令學術自由、教育素質、學者待遇、學生福利走下坡,的確會嚴重影響校譽,間接影響畢業生就業前途,甚至香港的國際學術形象。好多正在就讀的本科生、港大舊生(俗稱「老鬼」)、對香港有歸屬感的市民,乃至以港大為子女升學目標的家長,當然對港大的「健康狀況」特別上心,完全可以理解。

 

性格惹火 李國章不如退位讓賢

 

沒錯,李國章不如退位讓賢,此文主要論點只有這句。李國章是前教統局局長,任內曾處理教育改革、「三三四」學制改革;又是前中文大學校長,在教育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有深厚經驗,理應勝任主席一職。問題是,李國章對於教育有強烈的自我看法和主觀意志,作風犀利、態度專橫,許多決定和計劃都很具爭議性;2000年代就先後鬧出「教院風波」和「中大科大合併風波」,為他招來「教育沙皇」綽號。加上「副校風波」中,一段校委會會議錄音外洩,李國章在會內語帶輕佻地以英語說「是否想如內地大學一樣,把陳文敏視作『黨委書記』安插在港大?」等惹火言論,令本來同情陳文敏的學生更怒火中燒。

 

既然李國章是如此惹火的人物,他一日在任,反對聲音仍會持續。其實,香港人口逾700萬,兼具資歷和能力、可以勝任這公職的人,又不只李氏一人,何況校委會內還有其他成員,為何「當然校監」梁振英不另舉賢良?雖說歷史沒有「如果」,但「如果」梁振英懂得給李氏一個體面的下台階,周二晚學生的包圍和衝擊行動也許可以避免。

 

回頭看看,校委會否決公眾形象不俗的陳文敏出任副校長,是因為介意陳「親公民黨」、「支持過『佔中』」的政治身份,擔心他當副校長所作的決定不是以港大利益為依歸。但我想反問:其實李國章也是全國政協委員,為何香港社會無人質疑其政治身份呢?所以,特首一意孤行任命李國章就難免予人「雙重標準」的口實了。

 

苛評學生 不如自省是否太冷漠

 

港大生愛港大、惜港大,想學者得到尊重,想校園民主自由得到彰顯,合情合理;不願見到港大百年根基因為政治干預、黑箱作業而毀於一旦,更是其情可憫。很多社會人士狠批學生「圍堵校委」乃至衝擊會議大樓的抗爭行動過於激進,如同暴民一樣,嚴重損害港大的形象。

 

他們認為學生應該尋求與校委會展開理性對話,反映意見,要通過和平、平等的談判,凝聚共識云云。連一直同情學生的港大校長馬斐森也通過校內電郵廣告師生,聲稱當晚面對學生包圍時「感到生命受嚴重威脅」,強烈譴責示威學生,指其行為令港大蒙羞,並稱會把校園監視器的錄像片段交給警方,以協助調查。似乎,香港社會一面倒否定學生的衝擊行為。

 

但我覺得,部份社會人士的批評過於嚴苛。罷委會一直尋求與校委會對話,又以罷課的無聲抗議表達訴求,李國章身為校委會主席,曾答應開會後會見學生、與學生對話,後來卻悄悄離開,置留守學生於不顧。成立專責小組一事也一再拖延,其餘訴求又沒得到即時回應,示威學生最後「行動升級」,可謂是李國章有份逼出來的。

 

對於馬斐森校長的譴責聲明和主動配合警方調查的做法,我能理解(因為當時情況混亂),但不敢苟同,因為大學校長應該保護學生。雖說成年人一人做事一人當,但這次事件涉及學生捍衛大學自主等公義追求,而非只求惡意破壞的暴亂。馬斐森的做法,是置部份參與行動的學生於被拘捕起訴的風險當中,是否有點出賣學生的意味?

 

是不是我們成年人對青年學生過於冷漠,致令他們不顧自身前途,為區區校政改革冒巨險?吾等成年人是否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此事上有點太過「隔岸觀火」?

校委風波長陰謀論 學生運動須成功

 

香港的學生運動在「雙學」領軍的「佔中」失敗後,走到了低潮,很多社會人士也因為對「佔中」造成社會動盪而留有陰影,對學生的訴求似乎有種非理性的反射性抗拒,凡學生發聲,必然認為是搞破壞、不讀書的「廢青」行為。

 

罷課人數嚴重不足,癱瘓不了大學日常運作,淪為消耗民氣的徒然之舉,背後原因可以很多。港大學生素被評政治冷感,相比中大生,港大生較少參與社運和作明確表態,因為港大是「名牌」,他們常被視作「天之驕子」、社會棟樑,前途比其他大學的畢業生更光明,沒必要賭上未來去作高風險抗爭。「仕途主義」導向令港大生偏重功利考量,即使有認同罷委會理念、想要罷課的學生,也為之卻步、「捨義取利」。

 

圍堵衝擊發生了,罷課還可以持續並擴大規模嗎?樂觀點看,李國章和馬斐森的強硬言論或會惹來反彈,激發本來不打算罷課的學生也「罷埋一份」;悲觀地想,是於傳媒猛火下,罷課學生會抵不住輿論壓力,放棄抗爭。但我看到CUHK Secret的Facebook群組有一個帖子留言,提到不少「校外人士」,如中大兩個候選「莊」星火和煥然,其實當晚也到了港大聲援。看來,燃燒港大校委會之火已經燎原,引起其他院校的年輕學子關注、甚至覺醒。所以, 說港大學生罷課大敗,為時尚早。

 

無論如何,港大校委會的風風雨雨是時候劃下句號了。大言不慚說示威學生「如同吸毒」的李國章難以留任。如果整間大學都陷入無止境的政治紛爭、人事鬥爭,甚至更低層次的「辦公室政治」,而影響日常運作,實在無謂。連筆者的親友看電視新聞,也質疑的說:「CY堅持要李國章做校委會主席,係咁搞搞震,應該是接了『阿爺』order,想幫北大、清華,隊冧港大!」

 

類似的陰謀論也許開始在民間流傳。也不是整個社會都覺得學生橫蠻無理的,只因圍繞陳文敏和李國章的鬧劇過於荒謬,被好多市民當成一套邊剝花生邊觀看的消閒娛樂片。我們在指摘港大學生「搞事」、粗暴衝擊、禁錮校委的行動損害港大形象之前,也許要反思一下,港大的形象可能因黑暗的政治干預、失去自主性,老早不保。要港大回復舊觀,學生運動一定要成功。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