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寧左勿右鬥愛國 社會撕裂道德淪亡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這陣子看到立法會議員的一輪輪表忠行為,如馬逢國就長毛扔午餐肉報警、謝偉俊動議譴責鄭松泰搞亂他們的國旗,我只想到數個字——「寧左勿右」,尤似文革的那種政治鬥爭。

多名建制派議員促使政府親自出手,向劉小麗入稟司法覆核,擔心民間行動質素參差令案件「甩轆」。(資料圖片)

建制派「寧左勿右」 將議會撕裂推向極致

記得四年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宣誓時咳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的「共和國」,被當時的曾鈺成主席要求重新宣誓,公眾仍沒有這樣大反應,建制派雖然斥責有之,但顯得包容得多。

可是今天,經歷過青年新政的宣誓風波後,整個建制派就走上了「寧左勿右」的路,寧願擺出一副「戰鬥格」,將那些反對派鬥到底,都不願退讓一分一毫。建制派盡攬大部分委員會主席、不讓長毛、慢必加入調查委員會、行管會或議事規則委員會,就可見建制派真正「全面開戰」,將議會撕裂推向極致。

「寧左勿右」的風潮出現,確是有跡可尋。記得在人大釋法前的一兩星期,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曾鈺成、梁美芬等當時都紛紛表示,本地法律就可以解決青政的宣誓問題,毋須人大釋法。可是在不久之後,就傳出消息指人大將會主動釋法,而有關人等就馬上轉軚,支持人大釋法。這樣的急轉軚當然「核突」,但也是表忠的必要之舉。自此之後,整個建制派都採取「寧左勿右」之路線,寧願跟非建制派多點對着幹,都不要跟他們示好或妥協,以便站對政治路線。

「寧左勿右」亦吸引不少政治投機分子出來「抽水」,賺取政治着數。過往有一些政治人物或許仍會裝作開明派,企圖吸引一些中間選民的支持。可是,在挺北京、挺特區政府的集結號吹奏之下,不少建制派裝開明的人物就會馬上集隊,完全歸邊,甚至跑得比原來的強硬派為快。近來的司法覆核,很多都不用政府或建制派出手,有學生、的士司機、名不經傳的立法會選舉落選人,輪流出手做這些「污糟事」,最終成果無論如何,自然都可獲得「應得」的獎勵。

立法會行管會宣布將會向梁游兩名議員追回全數議員酬金和實報實銷開支津貼。這樣的做法,與政治清算並無異樣。(資料圖片)

無限時全數追回酬金開支 成「寒蟬效應」

早前,立法會行管會宣布將會向梁游兩名議員追回全數議員酬金和實報實銷開支津貼 (每人約 94 萬)。這樣的做法,與政治清算並無異樣。議員的服務對象本應是社會大眾,刊憲宣布他們成為新一任議員後,他們就可以利用候任議員的身分,為大眾服務。同樣地,他們招聘的助理,服務的對象也是公眾,而並非只是他們的議員僱主。追回議員全數酬金和開支津貼完全不合理,尤其是根據法院裁決,他們到了 10 月 12 日才因為宣誓內容違反條例規定而喪失議員資格。

假如不幸地,到了下個月或更後的時間,劉小麗被裁定宣誓無效而喪失議員資格,又是否要追回數個月的議員酬金和各項開支津貼?不要忘記,除了劉小麗,還有 12 名民主派、本土自決派議員被入稟,要求法院頒令他們因拒絕宣誓而喪失議員資格。再加上人大釋法說明,假如議員在任內做出違反誓言的行為,都可褫奪議員資格。

追回全數酬金和開支津貼的行為,伴隨之前的人大釋法內容一起看,此舉將造成「寒蟬效應」,讓一些「不聽話」議員不敢隨意利用公帑開設辦事處或聘請議員助理,服務大眾;又或是自我設限,以防墮進陷阱而褫奪議員資格。最終,政治清算受害的不只是議員、議員助理,更是損害選民和大眾的福祉。

除了劉小麗,還有 12 名民主派、本土自決派議員被入稟,要求法院頒令他們因拒絕宣誓而喪失議員資格。(資料圖片)

「寧左勿右」​ 破壞整體社會道德標準

文革的時候,不少共產黨黨員都採用「寧左勿右」的態度,寧願強硬點,出賣立場、出賣靈魂、批鬥盟友,都不願被打成「右派」。最終,當時整個社會都沒人敢講真說話,以防被或明或暗的政敵批鬥,令道德標準大幅扭曲。在香港主權移交過渡期,不少商人都為防九七後遭政治清算,而採取「寧左勿右」的策略,「親近中共,遠離港英」,到了今天就是寧可親共,都不敢與民主派交往太深,間接造成今天「財閥媚中」的局面。

今天,這個「寧左勿右」文革遺風傳到香港,可能鬥垮這些「港獨分子」;他日,受害的可能就是香港整體社會的福祉和道德標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