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從施政報告總結梁振英作為特首的成與敗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剛「宣讀」了這個年度的施政報告演辭。
這份施政報告是現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因為梁振英已經正式宣布了不再競逐連任,所以也是他作為行政長官的最後一份。
他會如何總結他任內的政績,他又會如何為他未完成的承諾作解說,這兩方面都成為這一份最後施政報告最有看頭的地方。

梁振英下午3時出席記者會,回應傳媒提問。(鍾偉德攝)

先不詳細討論不同政策範圍的內容,有幾點初步的印象還是值得一談的。

首先當然是篇幅。宣讀的過程中間要加插一個休息部分,從一開始已經告訴大家這會是一份很冗長的施政報告。如果單看段落,共有279段,內容部分有60頁,是梁振英5份施政報告中段落及頁數最多的一份,也破了回歸以來歷年的紀錄;就算把彭定康那5份加進去,也沒一份比它更長——由1992年直到去年,從來未試過有一份施政報告是超過45頁的。

有趣的是,上一任特首曾蔭權任內共發表了8份施政報告,也是以任內最後那一份篇幅最多。這可能反映了一個心態,就是到了任期內最後的那一份施政報告,當特首的可能都有一種欲望要在市民心目中留下一個結論性的印象,要把所有能夠放進去的東西都放進去,來展示自己的貢獻與作為。

梁振英宣布放棄角逐連任特首之後,大家的關注焦點便在於他如何為自己這5年特首生涯作總結。很明顯,他的退選並非自願,在這個情況下,背負着被棄用的負評,要透過這份施政報告展示自己的貢獻及作為,便對他個人有着更重要的意義了。

正因如此,這份施政報告洋洋灑灑,差不多觸及到所有課題。本來寫得這麼多、這麼長,其用意已經是十分明顯,但他可能還覺得意猶未盡,認為有需要畫蛇添足。因此,在第276段,便把對自己任內成績的最後結論清楚地寫到出來,說「今天,我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完全落實」。這種說法,對堅持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人士、對輪候公屋時間不斷延長的基層家庭、對望着節節高升的樓價而只能無可奈何的小市民,肯定不會認同。

最新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5年,近30萬人「上樓」無期。(資料圖片)

事實上,如果對比一下梁振英5年前那份名為「行之有度,穩中求變」的參選政綱,很多工作其實還是難以說得上是達致目標。例如標準工時問題,梁振英先生今天也只能輕輕帶過。至於現屆政府施政上被形容為重中之重的房屋土地政策,梁振英在報告中也只能承認未能完全解決問題,事實上,距離解決問題仍然十分遙遠。

公道一點說,很多問題是難以完全獲得解決的。社會的情況不斷在變、人民的期望在變、問題的性質及呈現方式也在轉變、今天不成問題的明天可能會成為問題。政府的施政除了發展之外,就是一個不斷解決新老問題的過程。要求一屆政府把所有問題解決,或把某一個問題徹底解決,其實都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一個真正有為的政府,便是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不廻避問題,也要透過其行政、政策及與各界的協作,去處理問題及應對新的挑戰。

因此,如果把這份施政報告視為對梁振英作為特首任期的總結,可以說他確實比上屆政府願意應對問題。不過他最大的敗筆,是未能以合適的政治手腕推動社會合理地處理那些問題。最後的結果,是他領導下的政府雖然可能已經把提出的問題全都嘗試過去處理,但都很多方面卻未竟全功。有一些更是「走了樣,變了形」。例如退休保障問題變成了扶貧問題,標準工時或最高工時問題,極有可能變成了合約工時的問題。土地建屋相關的問題,也未能有效地發展出一套能與環保、保育、均衡發展等觀念相對應的政策介面。

這一屆施政報告標題中,其中有4個字是「和諧共融」。「和諧」兩字,上年度的施政報告都出現過,「共融」兩個字就是第一次用上。「和諧共融」作為一個施政的理念,到了這份結論性的施政報告、到了梁振英未能尋求連任之後才出現,未免有點可惜。這令我想起了5年前他勝選那一天發表的一番話,他曾經說,香港以後「再沒有梁營,沒有唐營,只有一個香港營」。他的競選政綱本來包含了很多十分應該得到政府正視處理的問題,他當時這番話也令人有所盼望。無論是否支持梁振英個人,當時我也十分盼望香港社會在當年那個算是競爭氣氛比較重的特首選舉之後,可以有一個平靜下來的機會,讓社會再展溝通,重建互信,合力解決一些香港的問題。

如果說梁振英先生作為特首,提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政綱,過去5年也肯定他作出了嘗試,有些地方也確實有進展,這可能還是公允的。但他的最大敗筆是未能擺脫其好鬥的性格,平白喪失了建立一個更有利於他落實其政綱的氣氛和政治環境。香港的政治爭拗原因當然很多,但作為領導及掌握權力的政府,確實應該首先在社會和解的道路上走出第一步。畢竟他對此也是明白的,否則他也不會說出那番話,但可惜「知易行難」。不僅如此,他幾年下來對社會的對立和撕裂,或多或少發揮着火上加油的作用。這一方面,肯定會是梁振英先生作為特首,會永誌在歷史上的一個錯誤。

梁振英不但沒有緩和社會對立氣氛,反而或多或少發揮着火上加油的作用。(Getty images)

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因為雨傘運動之後的對立政治氣氛難以撫平,也可能因為梁振英先生以為擺出一個強硬的政治高姿態,可以在民望長期陷於結構性失敗的情況下,爭取到北京對他連任的支持,所以調子及姿態還是比較強悍的。他最終被棄用,說明這一套在香港根本難以行得通。可能正因如此,也有可能已經無需再為爭取連任動腦筋,這一份最後的施政報告反為表現得比較平和,沒有過去兩年那一種戻氣和不必要的強悍。雖然這一種較為合理的政治姿態來得比較遲,但仍然希望未來無論那一位成為特首都好,也可以把這一種減少挑釁、減少指名道姓批評大學、學生會、政治派別、年輕人,也減少主動挑機的表達和溝通方式延續下去。甚至應該明白,政府應該帶頭以更親和的方法來解釋自己的政策,實事求是的檢視政府的不足,尋求與各界重展溝通、重建互信。惟有這樣才算是「行之正度」,才有可能建立一個可以「穩中求變」的政治及社會環境。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