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博評】與其全民退保 不如先做好房屋政策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與其全民退保,不如弄好房屋…可惜政府在過去10年左右於房屋政策一敗塗地,劏房處處,樓價脫離很多人的負擔水平,令公屋輪候冊的人士有增無減。年輕時沒有房屋,年老時也沒有,如果沒有公屋,退休生活相當困難,因為房屋是生活最大的開支。有了房屋,加上老有所醫,再加安老按揭,基本上已解決了基本的退休問題。
李兆波
時任特首梁振英曾強硬表示兩地兩檢不可行。(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施政報告沒有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是意料中事,城中有不少人以為有全民退保便萬事大吉,原來以現時香港的稅率及退休金供款率,根本沒有全民退保的條件,那些光喊口號的人,大多對於退休需要多少錢不甚了解,而且也以為退休只是每月需要數千元,以他們的計劃去推出全民退保,情況只會像較早前在哥倫比亞失事的客機,令整隊巴西沙佩科恩斯足球隊員遇難,據報是機師沒有察覺飛機有足夠的燃油。香港如果推行像某些光喊口號的人的全民退保,情況相信也會和那架客機一樣,在飛行途中墜下來。

在我為金融機構、社福機構作退休講座的經驗中,很多人不太明白退休計劃,退休不只要現金流,也要有房屋及醫療保障。我贊成要有退休保障,但全民退保只是一種方式。我不贊成不論貧富皆資助的全民退休計劃,有物業的人,退休不成問題,因為可以利用安老按揭產生現金流,餘下的只有醫療,而政府醫院已是一個安全網。硬要他們再為退休供款,是不切實際,他們不會喜歡。有些人堅持全民退保不是扶貧計劃,但現實是有物業或已有數百萬元或以上資產的人,基本的退休生活不成問題,全民退保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多此一舉,他們用不著,可免則免。

行政長官建議加設一層高額津貼,每月3,435元,給資產不多於144,000元的單身長者,我以退休的數學模式計算,每月3,435元,即每天110元左右,對於一位70歲的長者來說,他要有約70萬元而投資回報是5%,通脹是3%才可以支付這金額至90歲。換句話說政府要為此長者支付今日價值約70萬元。

資產不多於144,000元的當然有需要,但資產超過144,000元而又沒有70萬元的,只有依靠現時的長者生活津貼過活。資產多於144,000元而又少於建議上調限額的單身長者的329,000元,每月只有2,495元,距離每日約110元的目標甚遠。可以的話,資產少於70萬元的,按情況令他們可以每日有110元可花,而不只是限於資產只有144,000元以下的長者才能受惠,否則他會生活在困難的境況。

以香港的情況,是有能力負擔多一點,但這不是長遠的負擔,因為在2000年以後有強積金供款,到他們退休時最少也可以每日有相當於現時的110元可花。要批評的,相信是強積金的供款率低,而收費仍然可以有下調的空間。以去年9月底時的強積金結餘6,500多億,而平均基金開支比率1.57%,市民每年付了約100億元的費用給受托人,實在不太合理。

縱然施政報告提及爭議多時的全民退保、取消強積金等議題,惟基層市民仍感不滿。(林若勤攝)

與其全民退保,不如弄好房屋,政府應多建公屋,稍有能力的,讓他們有自置的物業,不論是私樓還是公營房屋,令他們有屋可居,再在有需要時利用安老按揭產生現金流。可惜政府在過去10年左右於房屋政策一敗塗地,劏房處處,樓價脫離很多人的負擔水平,令公屋輪候冊的人士有增無減。年輕時沒有房屋,年老時也沒有,如果沒有公屋,退休生活相當困難,因為房屋是生活最大的開支。有了房屋,加上老有所醫,再加安老按揭,基本上已解決了基本的退休問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