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北上——虛實並行、公私兼顧

撰文:何亦文
出版:更新:

梁振英23日北上拜訪廣東和深圳領導人,當晚返港。商議的話題應當是粵港、深港之間的合作。
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面談「虛」比「實」多,因為粵港合作的具體規劃和操作主要由省長馬興瑞負責,胡春華只有掌握大的原則和方向,不過他對梁振英今後的位置安排卻有相當的話語權。

梁振英23日北上拜訪廣東和深圳領導人,圖為過去梁振英(左)與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右)會議前合照。(政府新聞圖片)

梁振英匆匆北上,可能涉及的議題之一是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習近平七月南下,兩地共同要交的功課是粵港合作。內地與香港的合作具體實施主要是廣東,深圳更是重中之重。這項合作的內容包括CEPA、自貿區等。習近平四年前任中央港澳協調小組組長期間,對這些方案早已耳熟能詳,七月南下時自然難以迴避。

令粵港兩地官員為難的是,過去四年兩地合作進展幾乎停頓,港珠澳大橋、港深高鐵因政治爭拗進展緩慢不講,CEPA實施超過10年,粵港澳卻沒有出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的產業整合後達成利益最大化且推進這個融合深度發展,反而出現合作逆向的傾向。廣州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小雲將這種逆向歸結為三個原因:

  一、粵港兩地經濟實力發生變化引發不同的認識;

  二,兩地文化、行政和制度的差距,引發服務市場實質性的內部壁壘;

  三,內地的制度改革與負面清單的推進將是一個長期的進程,而非一蹴而就。

舉例說,開放通常是經濟發達的先行國家或地區向後發者開放,事實是廣東經濟自由化程度低於香港,這種單向開放就需要廣東方面做出相當程度的努力。

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三個自貿區的規劃之一是加強香港、澳門與廣東的合作,但是幾年來收效甚微。幾年前曾誇下海口─2020年前海港資服務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孵化培養港資創新創業型領軍型企業超過100家海口的深圳前海自貿區,到2015年港資企業所佔比例不到4%,而且匯豐、恆生等銀行佔相當比例。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央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前海吸引香港金融業將部分功能「北移」,是否令香港經濟進一步空洞化成為香港業者的憂慮。

至於計劃於2020年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這個城市群與東京、紐約的不同是,粵、港、澳三地均以邊界作分隔,於是這個城市群是一個沒有「龍首」的多中心狀態。群龍無首造成各方利益分化和碎片化,三地之間的合力更是無從談起。

在港人的身分認同長期缺失的背景下,但凡涉及「跨境問題」都會在香港社會引發激烈爭論,「融合論」和「隔離論」各持一詞,「反對被規劃」、「反水客」都是這場爭論的具體表現。就廣東而言,自身發展尚在艱苦探索中,承擔中央指派的與港澳合作與融合,是難以完成的「政治任務」。所以梁振英此行談粵港合作,「虛」比「實」多。

最近關於梁振英是否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議論紛紛,他此次北上深廣,雖然很難取得兩地合作實質性進展,但可以積極推動粵港合作的姿態,無疑為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增加正面形象。

所以,梁振英不到24小時匆匆北上,用八個字概括就是「虛實並行、公私兼顧」。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