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提升青年競爭力:多元學位製造多元出路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香港青年近年的薪酬水平持續偏低,某程度來看是代表著青年的競爭力沒有得到提高。隨著同質性強的大學及副學士畢業生湧現,令市場上出現替代性強的勞工出現,需求不變下,薪酬自然會下跌。
因此,提升青年的競爭力是下屆政府需要重視的。要提升香港青年的競爭力,要從大專學額的數量、種類、定位入手,做好升學的階梯,讓青年在各種平台各展所長,各有自己的發揮。

政府應要為青年創造多元出路,前題也要有多元化的學位種類。(視覺中國)

文:顏汶羽(青年民建聯主席、觀塘區議員)

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減低學生的財政負擔。」這實際上是變相增加大學學額,讓未能進入資助大學的學生,可以進入自資大學,繼續升學。雖然這能減輕學生的財政壓力,但我們更要考慮學生畢業後的出路。

否則,這群在自資院校大學學位畢業生日後也在勞工市場上與資助大學畢業生競爭。在競爭進一步激烈下,薪酬只會持續下跌,這對青年人及社會來說是沒有好處的。

政府應要為青年創造多元出路,前題也要有多元化的學位種類,強化職專教育是其中而又必須的做的工作。政府有責任在中學階段,特別是在學生選科之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及事業的方向,更要讓他們了解自己心儀發展行業對人力資源的要求。政府應與各行各業合作,讓學生有職場實習體會,讓他們對就業前路有更好的掌握。

另一方面,政府應要以人力資源需求推算去調整各種大專課程的學額,以免某些行業出現人才短缺,而有另一些行業出現人才過剩的情況。當各行各業的人力資源供需大致平衡,便為青年人提供了較好的前路,薪酬便不會出現偏低不升的情況。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