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博評】新特首要設法阻止內地財團「搶地」

撰文:關慶寧
出版:更新:

香港的現任行政長官似乎不想讓候任行政長官獨領風騷,4月11日,林鄭月娥上京接受任命狀,成為當日頭條新聞。當天晚上,梁振英就率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會見記者,宣布堵塞「一約多伙」漏洞,把電視鏡頭吸引過去。
不過,梁振英此次連夜出招並非純屬做騷。

梁振英早前宣布收緊印花稅機制,以杜絕「一約多伙」迴避印花稅的漏洞。﹙李澤彤攝﹚

自從去年11月政府宣布徵收15%的印花稅(首次置業的港人獲豁免)後,不少人見招拆招,一口氣購入多個單位,以此逃避「辣招稅」。政府決定自4月12日開始,以一份文書契約購買多於一個單位,將要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新措施制止了一約多伙,令庫房增加了收入,卻未能令熾熱的樓市降溫。港府近年已多次推出辣招,但樓價照樣飆升。根據差餉估價署數字,過去五年,香港整體樓價已累升逾五成,市區二百多呎的「劏房豪宅」也賣六百萬,還出現了一千萬的「上車盤」。連中產階層都望樓興嘆,年青打工仔更視置業為奢求,人心思走,1997年以來最大的移民潮一觸即發。
  
因此,壓抑樓價已成為新一屆政府難以迴避的要務。有傳媒界人士指出,林鄭月娥上任後應立即增加土地儲備,顯示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盡早取得市民的信任。 然而,香港土地資源缺乏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業界抱怨政府不努力「搵地」,政府則指責環保人士和鄉事派不配合, 在棕地、郊野公園等問題上,官民掙拗尤其明顯。

平心而論,現屆政府在土地供應方面不能說一事無成,發展局局長馬紹祥2月下旬公布2017至2018年度賣地計劃,包含28幅住宅用地、3幅商業用地和一幅酒店用地,可分別提供約18,900個單位、約172,000平方米樓面面積550個酒店房。這樣的供應量照理可以令樓市稍為降溫,實際上卻非如此,原因是內地財團大舉南下「搶地」。

政府推出的地皮都落在大陸財團手中。例如,鴨脷洲利南道原為駕駛學校的地皮,早前由內地財團投得,該地皮面積約 12.7萬平方呎,市場估值為 91.4億至 114.3億。內地財團以 168.6億元投得,高出市場預期上限 48%,成為歷來作價最高的住宅地王,每呎樓面地價達 22,100元。附近的海怡半島樓價應聲上升,不少業主封盤,待價而沽。短短四個月,內地發展商已搶去五幅地皮,他們不計成本投標,甚麼港人港地,甚麼辣招,對他們全不起作用。

鴨脷洲利南道原為駕駛學校的地皮,早前由內地財團投得。(梁鵬威攝)

地價飆升,樓價自然水漲船高,加上大批內地居民南下「搶樓」,進一步推高樓價。這些問題如不解決,無論政府怎樣努力增加土地供應,推出多少辣招,大多數香港市民仍要望樓興嘆。難道香港人移居大灣區真的是大勢所趨?有人建議政府下禁購令,禁止內地財團參加投標,禁止內地居民來港購樓。這不是不可以,因為內地一線城市多數已頒布限購令。例如廣州,不但港澳居民不能在當地購樓,連佛山、中山等鄰近城市的居民也不能。香港的房地產市場為何一定要向所有人開放?

然而,香港畢竟推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用行政手段阻止外來資金參與投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最好由中央制定政策,勸阻大陸財團來港搶地。其實,暫時限制內地發展商來港購地,不但對香港有利,對中央也有利。

首先,此舉可以一定程度緩解資金外流。中國去年的官方公布的外流資金為6530億美元,但高盛估計,單是去年下半年,中國的外流數量已高達1.1兆美元。巨額資金外流,已成嚴重經濟問題,不但拉低人民幣匯率,還會令經濟前景變得難以預測。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個人和企業對外投資,但是1月的資金外流量仍繼續增大。外流的資金不少「取道」香港,本港的房地產市場則是一個重要「載體」。因此,若中央採取措施限制國內財團來港買地,將有利於約束資金外流。

此外,目前內地不少貪官紛紛向外轉移資產,他們透過來港置業、投資把不義之財洗白;或把香港作為中轉地,將資產轉往外國。若中央在一定時間內禁止內地人來港置業,就可以堵塞此漏洞。問題是,對於這些貪官來說,弄一個香港身份證不是難事。儘管如此,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買地,仍將有助於反腐行動的進行。

如果能成功阻止內地資金來港搶購地皮和樓房,就能令本港的樓市回復到正常狀態,特區政府壓抑樓價的政策才能發揮作用。在此基礎上再增加土地供應,樓市漲風相信可以遏止。這項使命,現屆政府估計無法完成了。林鄭月娥上任後,若能利用蜜月期勸說中央出手,令市民得實惠,將會贏回民心。到時應不會再有人整日提醒「沒有西環,哪有777」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