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碼頭.博評】如果由杜如風宣傳郵輪旅遊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審計署發表衡工量值報告,指出郵輪碼頭在多處都未達標,固然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但以一個全面營運只有兩年多的交通基建項目而言,就郵輪及旅客數目來衡工量值,似乎是早了一點。
筆者想起假若郵輪碼頭公司找來杜如風宣傳郵輪旅遊,相信會比起現在的情況好得多。

筆者相信,如找杜如風宣傳郵輪旅遊,效果將會好得多。(杜如風Facebook圖片、視覺中國)

筆者是會計師,對審計有一定的認識,而審計署的工作是內部審計,集中於運用資源的效率及是否根據一些內部的規章及準則做事。郵輪碼頭在2013年才營運,至2014年才全面有兩個泊位營運,在2016年看其成本效益似乎早了一點。從會計的角度,當然想越早有盈利、越早有回報越好。但交通基建的回報卻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而且除非有商業的活動,否則回報不高,初期的表現更不甚理想,原因是交通基建需要時間來建立旅客的使用率,而且在興建時一定是預計了未來十多二十年的增長,否則一啟用時便難以應付需求。

因此我不太同意說郵輪碼頭是大白象或是勞斯萊斯之說,香港的建築成本高昂,有人認為以接近70億元建一個郵輪碼頭倒不如多建一間醫院,這論點不完全錯但有商榷的地方。以香港一個國際城市,面對著鄰近地區的競爭,一些大城市特別是國際城市有的基建設施,如果自己沒有,會削弱競爭能力,因為有不少知名的組織會為各國家或地區排名,如世界經濟論壇。

要增加郵輪前來香港,必須要增加香港作為郵輪港口的吸引力,包括過境的及作為母港的,前者多是遠洋的航程,而後者則是較短程及區內的。只著眼於香港人當然不能帶來足夠的郵輛需求,這點和香港國際機場的情況相似,不能只著眼於本地700多萬人口的需求,否則它不會有每年達7,000萬旅客數目。

大家常見媒體上多宣傳如何在日本、南韓等吃喝玩樂,但不見有名人介紹郵輪旅遊,其實後者是相當寫意的,只是很多人未有想過,而船公司在宣傳方面似乎有大大的不足。當杜如風在電視上宣傳去大阪吃喝玩樂時,其實大阪也有港口,郵輪可以帶旅客到那裡,包食包住包交通費,而在船上更有適合一家大小的遊樂設施,時間許可的話,可以考慮這種resort的形式,不一定只考慮澳門或迪士尼酒店,可惜宣傳真的不足夠,又沒有足夠的產品。長久以來,日本及首爾的航線最為吸引,單從印度航空及埃塞俄比亞航空也有航班經香港往東京及泰航有經香港往首爾便知道一二。

報告內有關商業活動面積使用率的意見卻一針見血,郵輪碼頭管理公司似乎對管理碼頭營運部分有經驗,但商業部分卻慘不忍睹,不少面積不是長期空置便是出租後的表現強差人意,後來更欠租。這部份的總面積約5,600平方米,是東涌東薈城面積的八分一,郵輪碼頭管理公司以支援郵輪旅客的目標來營運此商業區的方向未必奏效,因為無論在郵輪及旅客數目皆難以支持這些商店,一定要引入本地的顧客。太古在東薈城的經驗可以參考,而天星小輪在灣仔也引入了日本的築地市場,可見有方法可以起死回生。如果郵輪碼頭天台可以讓日本一些頂級拉麵店營運,相信不會一直空置。至於郵輪碼頭的交通,似乎要等到沙中線啟用以至九龍灣的輕軌及與觀塘的連接道建成後才有起色。

筆者想起香港國際機場啟用後的數年,財務業績不甚理想,有虧損,媒體也用勞斯萊斯來形容機場。郵輪碼頭的旅客數目年增長超過5成,我相信再過十年,郵輪碼頭會如香港國際機場一樣,帶領香港的旅遊業,甚至在旺季時會不敷應用。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