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人民的名義》引發的反思:誰來監察第一把手?

撰文:關慶寧
出版:更新:

52集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近日在內地熱播,收視率創歷來最高紀錄,並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各階層都熱烈討論劇情。一部電視劇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這是過去30年來從沒有過的。

《人民的名義》是在中紀委的支持下拍攝的。(視覺中國)

這部堪稱現代《官場現形記》的劇集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官場的現狀,對腐敗的揭露尺度也超出了人們預料範圍,較接地氣。小官巨貪、官二代、拉幫結派、特權政治、權錢交易、庸政懶政、貧富差距、土地拆遷、群體性事件、民間借貸、電信詐騙、政府辦事難、黑惡勢力、社交媒體,種種熱點社會現象都一一呈現,儘管其披露的腐敗內情,並不比實際案件更令人吃驚,但已令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的民眾產生共鳴。

《人民的名義》是在中紀委的支持下拍攝的。除了揭露貪腐,讚揚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行動外,作者顯然想引導觀眾對現行制度的漏洞進行思考。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監督第一把手」。劇中的漢東省之所以出現「 塌方式腐敗」,主要因為前任省委書記、後來升任副國級官員的趙立春隻手遮天。他在當地工作20多年,曾經是改革開放的帶頭人,但在權力腐蝕下腐化了,他拉幫結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把漢東官場搞得烏煙瘴氣,甚麼秘書幫、政法幫鬥個不停,但都在其股掌之中。他更縱容兒女經商,巧取豪奪,大斂其財。這樣一個土皇帝卻不受任何約束,手下官員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計投其所好,甚至為其亡父哭墳。

在中國現行體制下,各級黨委實行一元化領導,「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根據中共黨章,黨委實行民主集中制,書記和委員都擁有「一票」,但在實際運作中,書記與委員卻成了老闆和夥記的關係。黨委書記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儼然一方諸候,不受任何挑戰。在該劇集中,趙立春並非「黨委書記獨大」的唯一個案。省會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雖然較清廉,卻剛愎自用,市委成了其一言堂。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兼任某區區委書記,竟擅自把一家工廠的地皮轉售給一家官商勾結的財團,最終因迫遷導致流血事件。

即使是作為主要正面人物的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在主持常委會議時也一言九鼎,一眾常委只能處處附和。沙喜歡打藍球,下面的人就把原來的網球場改建為籃球場。當眾官員知道退休副檢察長陳岩石是沙的世叔伯,便紛紛向陳家送盆景、雀鳥,曲線拍馬屁。在這種氛圍下,誰能保證沙瑞金不會蛻變為另一個趙立春?

除了揭露貪腐,讚揚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行動外,作者顯然想引導觀眾對現行制度的漏洞進行思考。(新華社)

對於如何監察黨委書記的問題,劇集作者開出的藥方是加強紀委功能,進行同級監察。例如,把曾經和李達康拍檔而又剛直不阿的易學習調任京州市紀委書記。在省一級,紀委書記田富國也經常在沙瑞金左右,處處提醒他慎行。但這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易學習甫上任就和李達康吵架,而田富國更像沙瑞金的高級隨從,很難想像能對沙起監督作用。

北京近年對紀委系統的職能作了調整,進行垂直管理,各級紀委在紀檢業務上直接受向上級紀委負責,當局並對各省市自治區的紀委書記人選作了大幅調整,切斷紀委與當地官場的盤根錯節關係。此舉一定程度增強了紀委部門的作用,但紀委能否監察第一把手,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再者,如果紀委書記本身也出問題,怎麼辦?

不過,在目前「人大只會舉手,政協只會拍手」的情況下,上級派巡視組巡視,附之以同級紀委監察,已是反腐的最有效手段了,也對腐敗官員有威懾作用;但長遠來說,還得建立自下而上的監察、制衡機制,才能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裏」。遺憾的是,這恰恰是現行體制的最大「短板」。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