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當退休後還有三四十年:退休不應是Event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很多年前出席上司的退休派對,在中式酒樓擺了幾圍,流程頗公式化,由德高望重的老闆致詞,感謝上司多年的貢獻,然後上司致詞,例牌又笑又喊,然後公司送紀念品,不是金牌,是套高爾夫球棍,最後同事帶着醉意唱卡拉OK,好記得《朋友》重複唱了幾次。

退休有既定模式,包括固定的日子、固定的感情宣洩、固定的退休後優閒生活。然而,世界不同了,這模式不再適用,但我們追不上形勢。我寫包單,這種退休派對每日仍有舉行,大伙兒仍在唱《朋友》。

世界最不同的地方,是人類的平均年齡不斷上升,踏入所謂「退休年齡」的打工族從未如此健康,從未對前途仍有這麼大的期望。以前,退休後離人生終點有十多年時間,放下腳步,享受家庭樂和興趣,剛好夠鐘。今日,如果退休年齡不變,退休後離人生終點有三四十年時間,打亂所有部署,我們必須重寫退休的定義。這一代中年人有幸有不幸,有幸是有份重新想像退休的各種可能性,不幸是須接受各種關於退休的題目上,社會未取得共識,期間必定出現混亂。

最明顯的混亂是退休後的財務預算,十五年退休生活和三十五年退休生活的分別,大至不懂得想像,中年人困惑的後果是不敢退休,想也不敢想。這一代中年人有心有力,面對不斷加長的退休年期,第一樣需要變,是關於退休的思維——退休是Process,不是Event。意思是退休是動態及在發展中,而不是單一和固定。

退休派對在中式酒樓擺了幾圍,流程頗公式化。(視覺中國)

第一樣立即需要變是退休年齡,「今日上班,明日退休」的概念應徹底取消,企業衡量員工的貢獻,應該與年齡脫勾。這想法在現今社會太激進的話,企業或考慮把退休年齡轉型為「退休年期」,例如定出六十歲至七十歲為退休年期,僱主和僱員在這段期間中協調出具體退休方案。

近年歐美開始嘗試的模式是「分段退休」(Phased Retirement),例如由全職轉為合約,每星期上班三日,逐步降至兩日或一日,最後全面退休。分段的好處是讓員工適應退休的感覺,同時繼續在熟識環境作貢獻,僱主可以按步就班定下承傳計劃,僱傭兩家有利。這模式對員工的另一好處,是可讓員工在有保障的環境,作出新嘗試,例如轉行。企業肯面對現實的話,新一代中年可以退休不止一次。這種思維即使在歐美仍屬前衛,大部分企業在探索中,所有人都知道現在有問題,但在找到最理想的解決方法之前,不敢帶頭作出重大改動。

近年歐美開始嘗試的模式是「分段退休」,例如工作時間逐漸減少,最後全面退休。(視覺中國)

因此,退休現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需要變,但未決定怎變。我認為這是難得時機,企業須面對員工老化和青黃不接的現實,員工須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在這種雙方求變的環境,最有可能激發創意。

半世紀前我們發現女性生兒育女之後,仍然可提供高水平的工作生產力,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找到不同形式讓女性重投上班族。退休代表這一代人的最大挑戰,既然我們有能力找到長壽的方法,為中年人找到多樣化的退休模式,不會是難事,我信人定勝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