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抑鬱症.博評】醫護人員的兩難:要脅自殺vs抑鬱自殺

撰文:救護熊柯南
出版:更新:

香港發生多宗自殺事故後,自殺問題又再喚起社會關注。大眾對抑鬱或弱勢社群給予更多的關懷,政府也聲稱將給予更多支援。作為醫護人員,卻有部份前線人員持有相反態度?

醫護人員為經常要脅自殺的人感到厭煩!

這是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說話,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心態想法。然而,卻是部份急症醫護人員的心聲。明知這是有違社會期望,但為何仍會有這樣的想法?

戴着天使光環的醫護人員能偉大的說:

自殺本身,就是違背着我們的天職——拯救生命。看着一些為生存掙扎的人,也看着一些放棄生命的人……聽着某某不斷要脅自殺,怎麼不氣憤!?

容我告訴大家,醫護人員不是天使,我們也從來不偉大。跟每位上班賺錢的人一樣,我們也只是做好自身責任而已。律師、清潔、司機、搬運工人,我們沒有比他們任何一人偉大。遇着增加我們工作量的人、製造麻煩的人、態度無理的人,我們同樣會生厭。

醫護人員應該有耐性和同理心?對着抑鬱弱勢,我們當然要用心聆聽。但大部份經常要脅自殺的人,不是因為感到抑鬱而自殺,而是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才以要脅自殺這行為去渲洩憤怒。我們應花時間於他們身上,還是其他需要幫助的弱勢?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會因小事而感到受傷害或憤怒,然後以各種不恰當的方式渲洩(例如威脅自殘或傷害別人)。他們容易無理憤怒,亂發脾氣。因為患者容易受傷害,經常感到不快,很多時被錯誤斷診為抑鬱。他們不斷尋求醫療援助去處理其「抑鬱」,卻又投訴治療成效不大。

患者那種愛指使擺佈別人(manipulative)的無理行為經常為他人造成滋擾,所以經常被標籤為衰人、賤格、無家教等等……此外,患者的不當行為態度也使他們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不是精神科專家,但我估計這令患者們渴盼他人注視(attention seeking)的問題更嚴重。

這類患者是救護的常客,我曾經也很討厭他們。看着這堆常客每星期也因「自殺」而召喚救護車數次,一年便「自殺」超過 100 次。十數年內「自殺」過千次只是等閒,最後他們比你或我也更健康。這類患者的部份自殺場景如下:

i)站於我面前拿着枕頭,壓於他自己的臉上;
ii)於我面前用自己雙手握頸;
iii)帶我到其洗手間,然後站着把頭浸入洗手盆;
iv)家中有約 100 粒藥丸,只服用了約 10 顆藥丸後便報警。

我曾經遇過要脅自殺的人,站於我面前拿着枕頭,壓於他自己的臉上。(參考圖片/視覺中國)

其實我們彼此也知這些患者並不會自殺,他們只是想得到其他人的注視。曾試過多次類似經歷:

我本被派往一名倒地的長者,他因骨折而疼痛得未能站起。但因「自殺」是一個緊急召喚,我被轉派往這些「自殺」常客。可憐的長者只能躺在冷冰的地上,抵着痛,繼續等下一架救護車前往。如果我頗肯定「自殺」病人是常客,我會跟控制中心主管要求繼續前往原有召喚。但這些對自殺「充滿熱誠」的患者對社會也很有要求。如果救護車或警車沒有立刻前往,他們會不斷致電報案中心,還會聲稱投訴。結果?老翁繼續抵着痛,躺於地上吧……

從字裏行間,大家大概也感受到我的負面立場吧?其實這只是以前的想法,因為我想通了什麼。記得多年前,過度活躍的小孩被誤定為壞小孩。如今這些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也是一樣,他們的行為不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差,只是因為這精神病的徵狀而已。雖然我能接納了他們的不當行為,甚至是惡言相向,但說實在的,我真的仍為受他們影響的別人而氣憤。

如果患者有自殘記錄(如割手腕),會較緊急、更可能自殺嗎?

這卻不一定。這類患者很多時是從成長過程中,學會了以自殘方或去渲洩負面情緒。如果能夠獲得患者信任並好好交談,便會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自殺。當然,有自殘經驗的人會較容易對自己做更嚴重的傷害。我可以將來寫另一篇文章去討論這課題,但現在還是別扯太遠。那麼,真正的抑鬱病人其實是怎樣?

有自殘經驗的人會較容易對自己做更嚴重的傷害。(參考圖片/視覺中國)

真正的抑鬱病人經常情緒低落,做什麼也沒心情。無需要任何特別原因,也能使他們長時間感到負面。長時間抑鬱能影響病人的腦部分泌,從而改變腦部構造。生理改變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模式,使其變得更消極。有時很簡單的事情,也想不通透。嚴重的抑鬱病人不懂向外求助,只會「鑽牛角尖」的不斷作出負面思想。最後,就算是無聊小事也能成為自殺的必然原因。

這也解釋了為何偶爾有自殺的抑鬱病人會做些匪夷所思的行為……記得數月前於《香港01》看過一篇抑鬱患者的文章,她說自己因工作壓力而抑鬱,甚至想自尋短見。明明只要辭職便可,但她卻怎也想不通,只是繼續默默的上班。這便是我以上所說,長期抑鬱能生理上改變患者的思維。

這類患者絕少自行召喚救護車求助,因為他們不想得到外界的注視。愈是平靜,愈是不顯眼便是最好。我們多半是接到患者家人/朋友的召援,到場後便發現已經明顯受傷的患者或只是一具屍體……

抑鬱病人絕少自行召喚救護車求助,因為他們不想得到外界的注視。(參考圖片/視覺中國)

我近日處理了一名中年的抑鬱女病人。她的母親於 11 個月前因病離世,沒有任何家人或朋友,身邊只有母親兩年前領養的小狗。當天,他目睹小狗被貨車輾斃,方寸盡失。她沒有任何依靠,只想到聯絡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到場檢查病人,並召喚救護車到場。

處理自殺病人,我們會考慮其抑鬱和自殺原因、有更自殺計劃、是什麼樣的計劃等等……此外,我們也會尋找防止自殺的保護因素。一般來說,患者珍惜的人和事也是有效的因素,因為患者死掉後便無法照顧這人和事。可惜,這患者什麼也沒有。也有養狗的我,幻想到看着自己的小狗被輾死,心真的很痛。我除了聆聽,也說出感受。我知道已經獲得了她的信任……

直至到達醫院的一刻,我花了超過 1 小時去和她交談,想找些什麼可用的保護因素。很可悲,她只想往天國陪母親和小狗……最後,我建立了一個有時限的保護因素:她還要多等一個月才能收到母親的遺產,而她希望自己死後能捐獻所有的遺產予愛護動物協會,以照顧其他小動物。所以,她答應會一個月後才自殺……

我在病人身旁跟醫院的精神科護士作交接後,便準備離開。這時病人叫停了我,問能否跟我擁抱一下。我張開雙手,她在我的肩大哭了一會,然後跟我道謝。我沒有作跟進,也不敢作跟進。只是事後在想:如果醫療系統能減少花時間於「不斷要脅自殺」的人,但投放更多資源於真正抑鬱的病人,這個社會會更美好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