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遺憾】忙到無朋友,變成可悲的得閒飲茶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不是「忙到無老婆」,而是「忙到無朋友」,這句話可圈可點,我們以「無朋友」強調忙的程度,並且反映朋友的重要性。科學家以實驗證明朋友的質與量,直接影響生活是否愉快,工作是否順利,身體是否健康。我們當然不需要科學家的權威,朋友非常重要,任何時間都感覺到,相信極少人反對。尤其在職場,出外靠朋友,朋友可以是資訊來源,可以是客戶,可以是傾訴對象,我們不能想像職途上沒有朋友的扶持。然而,當事業開始有些少成就,最具挑戰的階段出現,即是最需要朋友網絡支援時,發現朋友愈來愈少,或友情質素不如前,因為我們沒時間。這是致命的錯配,最需要的時候,找不着。

30歲是分水嶺,20歲至30歲是發展友情的黃金期,一班人一同經歷由校園走入職場,面對的新鮮和困難,感受差不多。這時期,我們有的是時間,未有太大負擔,我們有充分時間關心其他人,把精力投資在友情上,因此,友情質素處最高峰。30歲是轉變的開始,這時候很多事情改變,有人結婚生仔,有人事業進入爆發期,步伐開始不同,結局卻相同,朋友疏遠了。

打工族30歲後提起朋友,一輪唉聲嘆氣,永遠關於兩個字:遺憾。朋友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應該做好,但就是做得不夠好。在街上遇到很久不見的朋友,寒暄後心裏一陣赤痛,因為你知道得閒不會飲茶。赤痛是怪責自己,為什麼變成這樣?曾經是朋友,應該可以繼續下去,但竟變成可悲的得閒飲茶。

打工族30歲後提起朋友,一輪唉聲嘆氣,永遠關於兩個字:遺憾。(視覺中國)

回想自己的職途,關於朋友同樣犯過大部分人犯的錯,同樣充滿遺憾,但特別回味一段有意思的友情。我甚至相信這段友情在各人的職途上產生實質的正面作用,至少,我是這樣覺得。三個朋友,結識於20年前,各自進入事業搏殺期,各自面對事業與家庭的高低潮。三個人互相傾訴、互相比較、互相幫忙、互相激勵,代表着翼下之風,代表着通風口。原來,大部分時候,解決問題的人是自己,但我們需要可信賴的聆聽者。

這段友情的重點,是有一項共同活動:Happy Hour飲酒。放工後的輕鬆,加上酒精,加上熟絡,製造激烈的暢所欲言。我們不用掩飾,放下威武的面具,以最坦誠的一面自處。一同經歷最多精彩事情發生的20年,很威的威,很瘀的瘀,都見過,我們不怕露出軟弱。

我們在不同行業工作,聚起來,拼出一幅頗完整的香港經濟地圖。吹水同時是收料,是學嘢,是引證疑問的講堂。20年是不短時間,太多因素可拆散這段友情,但我們捱過去,直至最近我的生命出現巨變,減少在香港的時間,影響聚會的韻律。

建立友情不是問題所在,在密集的城市,發生關係的機會多的是,維繫友情才是關鍵。我們擁有數之不盡的遺憾,對失去友情的途徑有豐富經驗,掌握問題所在,但掌握不代表下次做得更好。有些錯,明知故犯,犯完再犯。維繫任何關係,方法只得一個,是投資,投資時間、資源、心機,別無他法。然而,我們口口聲聲重視友情,但卻不能反映在實際行動上。太多人和事排在朋友之上,包括肯定是無謂的會議,或需要畀面出席的聚會。最可以犧牲,永遠是朋友,關於朋友的遺憾,自然理所當然。在21世紀互聯網世界,朋友的定義變得混濁,我們的社交網絡表面上愈來愈大,但朋友的質與量卻背道而馳。親密的關係需要見面,需要真正關懷,沒有代替品。

或者,關於朋友的遺憾難以完全避免,總有些朋友因種種原因流失。我沒有必勝術,在繁忙和多事的環境,維繫友情愈來愈難,關於友情的投資是藝術,多於科學,只有靠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路。朋友也需要管理,猶如管理團隊和管理自己,在紛亂的職場,懂得重視朋友,是好的開始。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忙到無朋友」,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