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 打破現代都市生活隔膜

撰文:Sheeta
出版:更新:
有外國城市研究網站的專欄文章認為,Pokemon GO 創造了一種新式的「城市漫遊者」──泛指在城市中無特定目的地遊走,旨在觀察都市文化的閒人一個。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完全準確……期望小精靈訓練員會因此對城市設計有更深入研究,實在是學者和評論家們的一廂情願,也是對這個小遊戲過譽了。小精靈訓練員頂多是城市漫遊者觀察的新對象,而決不會成為城市漫遊者本身。
Sheeta
Pokemon GO誤打誤撞地成為一個集體遊戲,這種公共性不單把廢青們推上街頭,更成為和陌生人合作、溝通的契機。(Getty Images)

當大家在香港興高采烈捉小精靈,新加坡政府一句表示要「多研究其對社會的影響」才放行,小精靈們便只能一律站在入境大堂等運到。多得這種保姆政府的思維,讓新加坡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後幾個無得玩 Pokemon GO 的「國際大都會」。

我本來指望 Pokemon GO 會引領我到一些平常較少經過的街道和本地地標。事實上,已有不少人撰文討論這個令港九新界各公園半夜三依然人滿為患的遊戲,如何改變我們對城市的認知。一般而然,以往對「打機」這種充滿「廢青」味的想像,只會是一男子坐在亂糟糟的房間中,對着螢光幕出神,或者是 12 人圓型大桌上,人人低頭按手機而全無交流之類,但一夜之間,Pokemon GO 成功將線上空間和實體地方連接。要打機?得,先換衫出門,先抬頭看看街道四周,先留意一些地標和公共設施「改造」而成的補給站。

打機向來被視為男生玩意,但Pokemon GO這次卻吸引不了少女性玩家參與。(AP Exchange)

小精靈訓練員紛紛出門 成為城市漫遊者全新觀察對象

有外國城市研究網站的專欄文章認為,Pokemon GO 創造了一種新式的「城市漫遊者」──泛指在城市中無特定目的地遊走,旨在觀察都市文化的……閒人一個。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完全準確。首先,小精靈訓練員並不是漫無目的。相對於在路上匆匆而過的常態,小精靈訓練員和城市漫遊者的確更投入和留意他們身處的環境,但前者目標明確,並且是依循遊戲的設計和地圖去經歷身處的城市,如我的朋友所言:「部電話好似變咗羅庚。」這跟城市漫遊者那種相對渙散、隨意的態度大相徑庭。

雖然 Pokemon GO 為大家帶來一種體驗城市的新方式,但並不保證帶來新的反思。期望小精靈訓練員會因此對城市設計有更深入研究,實在是學者和評論家們的一廂情願,也是對這個小遊戲過譽了。小精靈訓練員頂多是城市漫遊者觀察的新對象,而決不會成為城市漫遊者本身。

有少女與好友成功捕捉精靈,表現興奮。(黃偉民攝)

打破人際隔膜 互相幫助的集體遊戲

不過,我倒看好 Pokemon GO 打破現代都市生活隔膜的能力。我看到不少朋友在臉書上分享遊玩經歷,包括在街上與陌生人攀談、得到其他玩家指點迷津「果邊有XX獸呀!」之類。以往我們總愛說,科技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莫說我們甚少與路人交談,連碰見隔離鄰舍,也往往懶得給他一個微笑。但是,捕捉小精靈時,由於遊戲設定是各訓練員之間並不存在競爭,令 Pokemon GO 誤打誤撞地成為一個集體遊戲,這種公共性,不單把廢青們推上街頭,更成為和陌生人合作、溝通的契機。如果有人因為玩 Pokemon GO 而結識到另一半,我一點也感到意外。

遊戲從來都是最好的教化工具。我們早在孩提時期就在遊戲中學習,只不過營營役役的成年人生活,叫人忘記了關心周遭的人和環境。我衷心希望新加坡政府在考慮公共空間的秩序問題之外,更能看見 Pokemon GO 作為一個遊戲之外的潛在社會意義,早日向比卡超發出簽證,等我可以與世界接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