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世流流長 退休後時間如何打發?

撰文:馬傑偉
出版:更新: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大自然有其韻律,人也需要韻律與座標。每星期,尤其是一至五的「閒日」,找一天、兩天,有固定活動,見見朋友,做做義工,很快便化為退休新生活的節奏。
馬傑偉
我認識 Ivan 兩年,每星期行山一次,不時交流人生種種。(朱偉昇攝)

Ivan,IT 達人,50 歲前,提早退休。他年輕時在港大讀數學,多年來醉心哲學。我認識他兩年,每星期行山一次,不時交流人生種種。

他是我認識的「少老」朋友之中,對退休思想準備最充足的一個。早在退休前兩年,Ivan 已經開始作出不同部署與安排。

正因為此,我邀請他到中大訪問錄音,詳談退休生活的時間管理、價值輕重、財政預算、身分認同 4 個主題。

退休,人生大事,必須早有心理準備。隨退休而來的巨大生活變化,往往折射出深層價值問題。

退休後容易無所事事 生活失重

初退休朋友所面對其中一個最大轉變,就是一早起來,面對無盡的時間,如何打發?如何是好?

在職之時,時間總不夠用,退休之後,時間「無限」,任君使用。有不少朋友會安排一個悠長旅行,退休後馬上飛往最想去的南美洲,到最 exotic 的獨特小國,探訪最古老的歷史遺跡。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但第四個月的旅客人生,開始納悶無聊。再舒適的酒店,似乎也不及家裏那熟悉的被窩。梁萬福醫生說,最「大鑊」是環遊世界之後,回家跌進日常生活的無重狀態。無所事事一段時段,容易滋生負面失落感,覺得自己無用,生活無意義,搞不好,或會弄出情緒病來。

調整心態 不必再「跑數」

不少打工仔在職時忙於「跑數」,老是幻想退休大解放,做上班時想做又未能做的事,例如看書、習畫、打網球……一大堆活動,以為停職後可以超額補償。怎料,買回家一大堆書,才發覺自己其實不那麼愛讀書。狂打網球,其實一星期最多只可以打一兩個下午。

下半世流流長,餘下的時間如何打發呢?

Ivan 是真的愛讀書,退休後那一年,讀了 60 多本。滿意啊!但他發現,這種以量為主的目標,有點像在職時期的跑數心態,自我感覺建立在「達標」之上。

後來 Ivan 轉而重質不重量,調整心態。退休之後,還跑什麼數!讀書是知性享受,慢慢讀,享受與作者思想的細緻交流,才有所裨益。讀書如是,其他興趣與活動,也如是觀。

讀書是知性享受,慢慢讀,享受與作者思想的細緻交流,才有所裨益。(資料圖片)

計劃固定活動 拿捏生活節奏

關於時間,我和 Ivan 都有一個體會,就是每周要找一個軸心,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可以拿捏的節奏。

在職時,每周有穩定的節奏。星期一至五上班,周末各種社交與家庭活動。這種常規打破了,退休朋友的每一天都似乎相同。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大自然有其韻律,人也需要韻律與座標。

每星期,尤其是一至五的「閒日」,找一天、兩天,有固定活動,見見朋友,做做義工,很快便化為退休新生活的節奏。

我們逢周三與十多個山友行山,幾乎是風雨不改。能夠找到一班老友記,星期三享受行山之樂,在青蔥山林之間,一起分享笑聲與美景,我和 Ivan 充滿感恩。

希望你能在歲月悠悠的退休生活中,找到這樣的時間座標。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大自然有其韻律,人也需要韻律與座標。(資料圖片)

* 我和兩位朋友,組織了一個分享廚藝的「三傻廚房」,本月 25 日,星期二下午,將會舉行一個「苦瓜滋味」工作坊,一起烹煮苦瓜,談一談 50 歲後的人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悅齡薈網站。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