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不上不落 我墮進了沒有名字的空間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事前周密部署也好,糊里糊塗闖進也好,事實是我走到這一位置:五十歲,轉字頭。
我決定停一停,想一想,問題開始出現……

人生來到五十歲才只是中段,未來的路要怎樣走,彷彿掉進了一個沒名字的迷離空間。(蔡東豪Facebook圖片)

填表格時職業一欄怎填,填「退休」的話,人家會多望一眼,這眼神令人不安;填「其他」,好像與事實不符。人是喜歡合群的動物,與世俗脫軌的時候,有問題的多數是自己。

父母一代沒有這問題,那時退休年齡是55歲或更早,享受十年八載退休生活之後,便等…… 不過富人窮人一視同仁,大家不覺得有問題,這就是人生。但世界變了,變得厲害,依照科技進步的速度,我這一代人平均年齡將會超過九十歲,下一代人人可做百歲人瑞。這條數忽然很難計,五十歲退休的話,只到達人生一半,退休生涯怎捱?

上一代踏入五十歲後退休階段,兒女都出身,父母可盡情享受人生。今日五十歲後的人各有故事,我的故事是個仔讀緊小學。個仔讀緊小學的人,有沒有資格退休?

不要理會人家怎看,你是你,活的是屬於自己的生活。講就容易,不要忘記人是合群動物,過去一年出席兒子學校的活動,我會穿西裝(以前這問題不存在,因為我根本不出席這類活動)。我不想向人解釋自己的生活狀態,其實解釋不來,連自己也弄不清楚,從何說起?學校內家長互相評頭品足,最好是廢話對廢話,「係呀,最近好忙呀」。

人生走到中段 沒名字的迷離空間

五十歲後退休大鑊的地方,是進入一個沒名字的階段。這階段難以歸類,不算年輕,但不算老;幹勁稍遜當年,但仍有心有力;夢想不再天馬行空,但最緊要是仍有夢想。在現今社會,五十歲後決定停下腳步,由這一點開始,直至傳統觀念上的退休狀態,之間出現一個「迷離」空間。這空間毫不穩定,沒固定起點和終點,進出沒儀式或記號,迷糊進入,走出之後也不為意。沒名字是可怕的事,好好醜醜總有個名,如果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沒有名字,肯定嚇破膽。

偏僻的東西沒名字,算是合理,但處於這沒名字空間的同路人,為數不少,肯定不偏僻。我認為我知道答案,沒名字是因為集體逃避,所有人假裝看不見,以為不談論便不會煩擾自己。處於這空間的人不談,因為不想向外解釋,其實自己也未想得通透,因此出現扮穿西裝的場面。政府、企業、社福機構等不談,因為它們知這是潘朵拉盒子,打開後後果難以控制,最好留給其他人處理。

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些巨大事情在發生中,有意或無意地扮看不見。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太大,以前不可能的事,今日變成常態,我們的生活質素不停在提升。醫療科技延長壽命,是改變人生規劃的最重要因素,當人人活至一百歲,舊有的思維不再適用。舉一個簡單例子,三十年前父母一代做腸鏡檢查,算是一項大手術,所費不菲,不會貿然去做。今日腸鏡檢查普及至被視為身體檢查,在商業大廈十八樓也有得做,日後大腸癌患者數目必定下降。

別怕,開始對話吧!

在百歲人生的社會,現有的社會制度完全脫節,例如六十歲法定退休年齡,肯定有問題,但沒有人敢帶頭改變。又例如退休保障,政府官員想到錢從何來,便不想多想。問題肯定存在,程度只會隨着時間過去,愈來愈嚴重,危機只會愈來愈明顯。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各有一套處理方法,或向外求援,或從內在兵器庫找合適兵器,或兩者皆用。當問題沒名字的時候,我們進退失據,因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對話,自己與外間,及自己與自己,說不出這段對話的名字,是很糟糕的起點。

科學家奮勇作戰,為延長人類壽命創出一項又一項壯舉,但社會追不上科學家的步伐,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欠缺這方面的想像力,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們集體拒絕接受。拖延只會令問題更難處理,面對社會大轉變,我們需要行動,而出師要有名。這個名字不會由你和我決定,將會由一個對話帶起,經過反覆辯論,慢慢浮現出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開始對話。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