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比較,有時是一種詛咒

撰文:Lucy Goh
出版:更新:

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裏面這樣形容他第一次參加超級馬拉松的感覺:
「跑過長於42公里的距離,我是有生以來的首次。此處對我來說便是直布羅陀海峽,越過此處,就要沖進未知的外海了。前面等待着我的究竟是什麼,在那裏棲息着何種陌生的生物,我一無所知。」
對我來說,直布羅陀海峽, 位於開始踏進40歲的一年。

視覺中國

文:Lucy Goh

上月出席了男性朋友的40歲生日派對。正所謂「男人四十一支花」,我興致勃勃的買來一簇花去賀壽。高興過後,在回家的路上,腦海突然出現一個問題:「他就四十一支花,那麼我呢?」

20、30、40...?

Facebook有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功能,把N年前的貼文隨機地再次呈現出來。一次忽然看到自己2007年三十出頭,瓜子臉、手腳瘦長、衣服不用試身永遠穿XS 或S碼的模樣,不禁慨嘆時光飛逝。雖然未至於彷如隔世,但對比現在稚氣不再的臉容,明顯有多餘脂肪的身軀,我肯定,歲月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跡。

我一直覺得自己心態年輕,生活多姿多采,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但原來當這個四字殺到埋身時,心底始終會有些忐忑。香港女性的預期壽命超過八十,進入四字頭,是真真正正的踏入中年。人生過了一半,生活中遇見越來越多比自己年輕的女性,她們風姿綽約,多才多藝。平凡如我,真的會「不惑」嗎?

回想三十歲時,工作忙碌,努力尋找身份認同,勇於尋找真愛。二十歲的年代,放眼四方,天大地大盡是我的樂園。那時候初嘗賺錢的滋味,吃喝玩樂,享受着成年帶來的自由。那些年輕的日子,充滿無限可能性的人生,還歷歷在目。那麼40+的日子會如何?

(〈女人四十》電影劇照)

別人的40歲 別人的20歲

抱着對四十不惑的懷疑,我試過Google「女人四十」。首先看到的是蕭芳芳1995年的獲獎電影。戲中的女主角是典型的職業女性,周旋在事業與家庭之間。但美麗如芳芳姐,在戲裏面的造型,老實說,比較像現今六七十歲的女士。想從中找一點反思的憑據,好像太過時了。然後我嘗試找找比較傑出而年過四十的女性,不幸地我腦海第一位浮現的是陳慧琳,細看之下只覺沮喪,因為她看上去根本沒有老過。轉個頭再望一望鏡中的自己……唉,算了吧!

比較有時真的是一種詛咒。有一次,陪朋友買衣服,她在試身室走出來的時候,滿臉笑容,很滿意自己穿起這條裙的樣子。不久,隔壁試身室有一位年齡比她小一截的女生,穿上同一條裙走出來。裙子在她身上顯得太過成熟,但剪裁稱身。我在鏡中看到朋友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其實她穿得很好看,只是她自覺被年輕女性特有的魅力比下去了。

自己的40歲

有些人面對未知,會發奮圖強。曾經看過一本書,談如何美麗地變老。書中記錄萬千法寶與食譜,教讀者如何嚴選食材、榨菜汁、煲湯、喝水、吃保品、化妝、穿衣選色、髮型設計、眼鏡型狀與面型配搭、做運動等等。這麼多計謀,好像令人充滿希望。但我真心覺得,如果全部做到足,恐怕未來得及變老,首先煩死了自己。

也許,女性走到中年,面對不確定的身體變化,首先要學會的,是不要比較,尤其是不要比較外表。不是說外表完全不重要,而是要試着接受一個不爭的、看似無關痛癢卻又主宰着一切的定律:新陳代謝是會隨着年齡而減慢的。隨之而來的微妙的身體變化,簡單如脂肪比較容易累積,到傷口要用較長時間癒合,都是人生必經之路。

要知道,比較是偷走喜悅的大盜。試想想,如果年月沒有為我們帶來智慧,到了青春不再時,我們還剩下什麼?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