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Young Old之星:Bill Gates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寫本關於Young Old的歷史,2006年是重要的一年,這年微軟創辦人蓋茨 (Bill Gates) 宣布兩年後退下火線,不再參與日常業務,僅留大股東身分。
那年蓋茨只有五十歲,他的新事業是全心全意處理以他和太太命名的基金會,他鄭重聲明這決定不是退休,而是「reordering of priorities」。
過去十年,他的繼承人把微軟做到有聲有色,股價節節攀升,基金會在全球醫療和教育領域舉足輕重,選「Young Old之星」,蓋茨是我心中的首選。

2006年,蓋茨只有五十歲,他的新事業是全心全意處理以他和太太命名的基金會,他鄭重聲明這決定不是退休,而是「reordering of priorities」。(路透社)

曾經我們歌頌multi-tasking,一心幾用,一身數職,樣樣做得好。世上有一個人可以有自信的multi-tasking下去,非蓋茨莫屬,以他的往績,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界長年保持領先地位,成為全球首富,他能人所不能。一面管理由他創辦的公司,另一面管理由他創辦的基金會,理所當然,沒有人質疑,但蓋茨沒這樣做。蓋茨告訴全世界,他走入人生另一階段,希望以另一種方式參與社會,而這方式只能全神貫注,今日蓋茨基金會是全球捐錢最多的慈善機構。

蓋茨這樣做,是刮了multi-tasking一巴,不過今日不談multi-tasking引起的種種問題,我想談五十歲後選擇行另一條路的可能性。當人類平均壽命是七十歲的時候,五十歲後退休是普遍的社會風氣,那時候身體或力不從心,在職場或被人排斥,退休是正路。但當人類平均年齡是九十,或一百歲的時候,社會風氣逐漸轉變至五十歲後大部分人繼續工作。在Young Old湧現的環境,「工作」的定義不再是單一化朝九晚五。

蓋茨的決定對Young Old意義重大,因為他可以模仿幾百年來富豪的慈善事業模式,年老時發財立品,並且把財富分配給下一代。蓋茨沒有這樣做,他一方面認定慈善是他的下一個事業,另一方面認定這是需要佔據他百分百時間和精力的工作。他覺得在醫療和教育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仍然有機會make a difference,不過條件是他需要瞓身做。決定一件事的成敗,很多時是推動者的心力。

蓋茨選擇以他的金錢、經驗、人際網絡等,與政府和國際團體合作,試圖改變世界。(路透社)

蓋茨為「退休」重新定義,不再在高壓商場上衝衝衝,但不轉為嘆世界,在人生光譜上兩個極端中間,還有很多可能性。蓋茨選擇以他的金錢、經驗、人際網絡等,與政府和國際團體合作,試圖改變世界。他不再是落手落腳的領軍,轉以策略者和推動者的位置參與人生另一階段。對後世的影響,蓋茨基金會比改寫科技歷史的微軟可能還重要。包括我的粉絲加倍興奮,一面繼續欣賞他的成就,另一面受惠於他培養的新興趣,例如讀書,近年從他的讀書心得,獲得不少靈感。

五十歲後希望以另一步伐探索人生,是正常事。走過大段路,得與失,好與壞,多與少,已經建立看法,形成屬於自己的期望。很多人在這階段做一些較有意義的工作,例如幫助其他人,特別是下一代,這種渴望是人之常情。然而,蓋茨只得一個,大部分五十歲後不是富豪,需要考慮金錢的需要。

這方面政府應該帶頭參與,例如提供實際財務優惠或培訓課程,帶動五十歲後作出嘗試。政府參與是重要象徵,隨着時間,商界也會以不同眼光看「退休」這回事。另外,非政府組織已蠢蠢欲動,察覺到Young Old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新組別。

追尋另一種生活方式,不少五十歲後願意接受較低的金錢回報,以換取全新工作中的意義,未來一段時間,怎樣在成本和回報之中,找到平衡點,將會是政府、商界、非政府組織、Young Old之間的集體互動項目。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