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愈老愈多朋友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四十歲的人生像一場競賽,所有事都變成零和遊戲,一定要贏。五十歲後,我們開始意識到將來不是無限的,而且離我們不是很遠,或者現在就是將來。我們重新衡量很多事情,例如友情,然後我們發現不停跟人家比較是多麼無意思。
蔡東豪
越年長,越能練成一身交朋友的好武功。(視覺中國)

Facebook好抵死,失驚無神出幅幾年前post過的相,甚至自動做本相簿,原來幾年的變化也可以很大。我在想,如果三十年前已經有Facebook,這本相簿必定勾起更澎湃回憶,很多相中人已經失去聯絡,發生了什麼事?不同時期我們有不同朋友組合,小部分經得起時間衝擊,友情長青,大部分因為種種原因各走各路。曾經要好的朋友很多年後聚會,回首前塵,大家感歎,家庭和工作令人累透,愈老愈少朋友。

「愈老愈少朋友」這句話成立嗎?我覺得答案是Yes and No。家庭責任增加,事業進入搏殺期,朋友的量和質向下,這是事實,通常出現在三十歲至五十歲期間。五十歲後,有些人選擇放慢步伐,或轉做不同類型工作,或休息一段時間,這些人發現身邊朋友的質和量從低位回升。最近另一個Young Old跟我數,星期一至星期五,日日有固定節目,日日見不同朋友,忙過以前。

四十歲的時候,我們不停在計分,計自己有幾多分,人地有幾多分,發現落後便怪責自己,或為自己解釋 ― 這陣子我不夠運。四十歲的人生像一場競賽,所有事都變成零和遊戲,一定要贏。五十歲後,我們開始意識到將來不是無限的,而且離我們不是很遠,或者現在就是將來。我們重新衡量很多事情,例如友情,然後我們發現不停跟人家比較是多麼無意思。

五十歲後學懂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接受,接受自己的種種限制,有些地方就是改不到,需要接受後果,接受可以有很多類型的朋友關係,以及接受不同方法可以成就同一件事。願意接受,打開以前打不開的門,人變得通透。

五十歲後學懂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接受,接受自己的種種限制,打開以前打不開的門,人變得通透。(視覺中國)

結交朋友不難,難在怎樣在人生起跌中維持友情,五十歲後像執到本武林秘笈,忽然練成一身交朋友的好武功。回顧走入過自己生命的朋友,找到三個維持朋友關係的條件,以及這些條件在五十歲後出現的變化:

一、近。

遠近彷彿代表低層次的考慮,距離不應影響高層次的人際關係,但事實相反,遠近起決定作用。「Out of sight,out of mind」是事實,即使我們美化事實。經歷過男女的長途關係嗎?有經驗的人了解距離不斷侵蝕一段關係的質素,不管雙方怎努力維繫。五十歲後最大本錢是一個字:「閒」。閒包括實質時間,以及心態變得閒。以前不想做或覺得自己沒時間做的事,今日認為不妨一試。五十歲後的一個受歡迎節目是行山,我認識幾個朋友以前只在中環和家住地方活動,今日走遍新界鄉村。在五十歲後眼中,遠近變成主觀的抉擇,有意思的事,遠遠都去。

二、合適的環境。

有些人經常見,但永遠不熟絡,例如同一幢大廈上班的朋友,溝通永遠是兩三句寒暄,口說得閒飲茶,但從來沒飲。有些人即使想傾偈,但環境不合適,始終沒機會傾。放工後,一個人在酒吧飲酒,很容易跟隔離搭訕,分別是環境。搏殺族呻,放工趕回家陪仔女溫習功課,何來時間飲酒。每日撲來撲去,不停四圍撲火,即使遇到不少人,沒法發展和維持朋友關係。

五十歲後的新發現是,四處都是合適的結交朋友環境。有些環境是刻意製造,有些環境是無心插柳。我有一位退休朋友,晚晚有飯局,視之為每日最精彩節目。退休前,他飯局數目也不少,但分別是現在跟自己喜歡的朋友見面,不是應酬。另外一個重要分別是,他現在瞓定晏覺,晚晚精神飽滿出戰。

三、人生階段相約。

朋友失散,最常見原因之一,是有人生仔,有人不生仔。有仔女的一群自自然然圍在一起,這種疏遠出自實質需要。特別是仔女年紀小的時候,出街食飯如走難,跟無仔女的朋友約會,心感歉意。相反,大家在做同一件事情,並且是一件難事,把朋友關係拉近。

由Young Old到Old,有一段很長時間,我們不斷會遇到同路人,發現原來大家有不少共通點。我們各自走過不同路,以自己方式感受朋友關係來得不易,需要很多條件配合,因此特別懂得欣賞。噢,今晚有個可以識好多人的Cocktail,是否出席?Thanks, but no thanks。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