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醫護人員回應黃潔慧:很多「醫療失誤」,根本不是失誤

撰文:救護熊柯南
出版:更新:

於古羅馬時代,醫生治療病人前會先簽署契約。病人會向醫者繳付錢財、農地或禽畜,以作診金。如若醫生未能治癒病人,輕則要自殘雙手/眼睛,或成為對方奴僕作為補償,重則要給病人家屬「賠命」。隨著時代演進,人類終於明白到「生、老、病、死」乃生命的必經階段,不是醫生失誤所引起,無理的契約制度因而被取締。但到了資訊發達的現今,「病人失救一定是醫生失誤所引起」的想法竟然又從不知那裡冒出來!

「鄧桂思換肝事件」是香港近期的醫療事故,兩位涉事醫生責無旁貸。一篇又一篇的社評和網誌借機批評公營醫療體系,還舉出不少「失誤實例」。相信大家早已從不同途徑了解到換肝事件,所以我不再作討論。反而我想以醫護人員身份,對一篇討論「機械性心態」的文章作回應。該文筆者詳細列出了兩個「事實」,我便以它們作切點去回應。

「鄧桂思換肝事件」是香港的醫療事故。(資料圖片)

兩個「事實」中,其中一個使我印象非常深刻。病婦因頭暈肚瀉而前往急症室,分流護士初步診斷為腸胃炎,評為次緊急。等候醫生期間腹瀉不止,也變得癱坐無力和口齒不清,及後於洗手間暈到。醫院為病人進行腦掃描,後發現她有中風情況。醫生給了「通血針」,可惜病人最後仍然死去。這個案中,醫院當然有值得改善的地方,但卻不是如筆者所說的負面。

自問知識並不廣博,但也花了多年去完成醫護相關的文憑、學士、碩士,和多個短期課程,卻沒有聽說過中風如何會引起腹瀉。如果糞便沒有帶血,病人本身也沒有任何腸道疾病或過敏紀錄,腸胃炎的確是持續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持續腹瀉可導致嚴重脫水,患者能因此神智不清或暈倒。當病人因脫水而神智不清和口齒紊亂,長者的情況更甚。分流護士應重新檢查病人,以及把她從「次緊急」升為「緊急」 (這也是我說醫院有改善空間的原因)。但根據筆者所提供的資訊,臨床上我不認為病人需要即時的腦掃描。

掃描跟「照 X 光」不同,不是數十秒能完成的事。如果每位前往急症的腹瀉病人也接受腦掃描,就算機器整天只被他們佔用,也每法完成工作,更別說檢查其他內科或骨科急症了。我當然明白家人焦急,但醫護人員不能讓情緒作主導。分流從來不是為了給予每一位病人最佳的治理,而是給予最多的病人作合適的治理。煩請別忘記以下重點:

現實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
護士分流站為病人評估病情緩急。(鄭子峰攝)

個案中的病人接受了「通血針」,病況沒有改善。家人耐心等候數小時後,終於按捺不住追問醫護人員是否需要再次掃描。因工作繁忙,護士回應:

「急症室好多人斷手斷腳都等緊!」

護士說的是事實,但家人和市民當然會感到不爽。中風病人接受「通血針」後,是否有需要立即再掃描?臨床上除非病人情況惡化,急切掃描的確不是必需。因為掃描未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只是藥物的成效和確定沒有引致腦出血。如果有改善,醫護人員能從病人的徵狀得知。相反,如果是出血情況,病人已因病況惡化而進行急切掃描。進行一個成效不大的掃描,倒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

另外病人持續喊痛,醫護人員卻沒有給予治療。大部份的止痛藥會抑壓中樞細經,影響循環系統,一向也需要小心使用。如今病人有急性中風,任何影響神經系統的藥物也可能引發不可逆轉的惡果。痛不會殺死一個人,但止痛藥物抑壓腦部中樞卻有致命的可能性……

翌日病人離世……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普遍有較好的預後,死亡個案也較少。「通血針」的常見副作用是內出血,中風或心臟病人因而死去的情況偶有發生……怎也好,我只是以片面的資訊作片面分析。我願死者於另一世界快樂過活,也希望死者家人能節哀順變。

第二個「事實」好一點,相信病人已經痊癒。這個案中,我同樣覺得醫院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又不如筆者說得那樣負面。長期咳嗽和發燒的病人被診所醫生轉介往急症室照肺,急症醫生因見到肺片有陰影而把病人送上病房觀察。病房醫生卻認為肺片正常,病人於翌日被安排出院,期間沒有給予病人任何藥物。

病人出院後情況沒有改善,因而回到診所醫生求診,並被處方抗生素藥物。轉折過後被安排於社區內照肺,卻發現肺片「花晒」。前往私家醫院,被確診為肺炎。這個案當然的被認定為「失誤」!

我很好奇公立醫院照的那張肺片看上去怎樣……於肺片上出現的陰影的原因很多,甚至可能是 X 光片本身的問題。當時醫院又嘗試再照一張嗎?我只能大膽假設當時仍未有「花晒」的肺炎情況。肺炎於肺片上一般是白色一片,不會以「陰影」作形容。如果前設正確,便能解釋為何公立醫生沒有用藥了。

肺片上出現的陰影的原因很多,甚至可能是 X 光片本身的問題。(視覺中國)

發燒表示身體正受感染,咳嗽暗示感染源於呼吸管道。持續咳嗽、低燒,醫生大概會擔心是肺結核。肺片卻沒有這個情況,所以便把情況診斷為呼吸道感染。感染分為兩種:

1. 細菌感染
2. 病毒感染

稱為特效藥的抗生素藥物只對細菌感染有效,沒有任何對抗病毒的能力。而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也是病毒引起,特效藥根本沒有特效。胡亂使用,反而於我們身體內製造出抗藥性超級惡菌。這解釋了為何現今的醫生傾向不再處方抗生素予傷風感冒病人,也解釋了為何於病房內沒有給此病人任何藥物。一般的病毒感染,只能透過病人的自身抵抗力去醫治……

該文筆者說得沒錯,不及時服用抗生素能致命。但胡亂處方抗生素也能導致超級惡菌,影響的不只是病人一人。過往就是太多醫生“Just in case”去使用抗生素,才讓社區這麼多長期病患和長者死於超級惡菌。如果有足夠資源,我認為此持續發燒的病人應該要被留院觀察 (也視乎發燒持續了多久,病人年齡等因素)。但資源有限,醫院的床位只能留給較有需要的病人……

回歸討論這個案,沒有檢視過該肺片的我,沒權利對病房醫生的出院決定作任何評論。但到了不知隔了多久才拍的第二張肺片,該文筆者使我覺得跟第一張有了很大分別 (從黑影變為「花晒」)。病人的情況能隨時改變,肺片於一天前後變得完全不同我見過不少。面對「花晒」的肺片,我相信無論是否私家醫院醫生也能輕易診斷為嚴重肺炎。

如果閣下依然在閱讀我的文章,便不難發覺我重覆強調:

資源有限!

隨著人口老化,公共急症醫療需求倍增。當市民投訴其效率不足之時,又有否想過原因?自知以下句子會引起多人反感,但仍不吐不快:

政府急症室每天也處理很多「濫用」個案!
香港急症室被濫用。(資料圖片)

我不舉那些傷風感冒,或失眼求助急症的例子。只是另外舉出四個相信每人也聽過的情況:

1. 門診輪候時間太長,轉而求診急症
2. 一般診所於夜間關門,病人轉往急症室求醫
3. 前往診所醫生數次,病況沒有改變,轉而求助醫院
4. 低收入家庭無法負擔私家診所費用,轉而求助政府急症

在我回應前,先問一個問題:急症室因何而設立?

沒錯,急症室是為處理緊急命危的傷病者而設,其他一律也不恰當!資源錯配,使本身繁忙的急症室更繁忙。忙中有錯,越忙越出錯……政府有責任增加基層醫療和門診服務,但市民也有責任嗎?如果醫院能從「濫用者」身上取回一點資源,然後投放於真正的急症病人身上,可能某些病人的結局能改寫。

市民沒有專業的醫療知識,我絕對理解。期望市民能確認自己的緊急程度,是不切實際的妄想。但我想每位前往急症室的病人也撫心自問:「自己所患的病況,一般的診所醫生能處理嗎?夜半的不適,能等待數小時到天亮後前往一般診所嗎?」

我寫此篇文章不是為了「醫醫相衛」,反正我不是醫生,也不是於香港工作。我只想道出很多謂的「失誤」,根本不是失誤。無奈,繁重的工作使公立醫院的職員未能跟病人和家屬詳細解釋情況,最後個案只能被曲解為「醫療失誤」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