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無水不立? 無水源卻屹立千年:威尼斯

撰文:廖詩颺
出版:更新:
香港才俊如李國章等堅稱,城邦無水不可立。但 1,300 多年前威尼斯脫離東羅馬帝國立國,一無河川,二無水塘,三無鄰近地區供水,四無海水化淡設施,也不似羅馬與君士坦丁堡,能以高架渠引山泉而用。究竟這個無水之邦,如何屹立千年,還一度成為歐洲第二大城,人口僅次巴黎,且是全球最富有之地?
廖詩颺
城邦無水,絕對可立,古威尼斯就是最佳例子。(作者提供)

意大利水鄉威尼斯,乃旅遊勝地。歷史上之威尼斯共和國,有「亞得里亞海女王」之稱,一度稱霸地中海,擁有歐洲第一海軍,壟斷歐洲與中東亞洲之貿易。其領土遍佈意大利北部,殖民地遠至巴爾幹半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等地。

古城多依川而建 威尼斯是罕見例外

眾所周知,威尼斯古城由百多個小島以橋相連而成,四面環海,故稱水鄉。眾島並無河川湖泊,淡水源難尋。古云水乃生命之源,人類耕種、飲用、清洗均需淡水。是故農耕社會之古人,多聚居於水源一帶。而歷史上繁榮之千年古城,亦大多依川而建。倫敦建於泰晤士河畔,巴黎建於塞納河畔,羅馬建於台伯河畔,維也納建於多瑙河畔,例子多不勝數。威尼斯卻是罕見之例外。

香港才俊如李國章等堅稱,城邦無水不可立。但 1,300 多年前威尼斯脫離東羅馬帝國立國,一無河川,二無水塘,三無鄰近地區供水,四無海水化淡設施,也不似羅馬與君士坦丁堡,能以高架渠引山泉而用。究竟這個無水之邦,如何屹立千年,還一度成為歐洲第二大城,人口僅次巴黎,且是全球最富有之地?

威尼斯水從何來?

多年前在下首次踏足水鄉,便是帶着此問而去。威尼斯主島不大,只有六個區域,面積遠不及香港。從最西面的聖路濟亞車站,經過聖馬可廣場,步往最東面的意甲史前勁旅雲尼西亞(威尼斯足球體育會)主場,也僅 5 公里路,只需走一個半小時。今日這六區僅餘 5 萬多居民,但在威尼斯最繁榮的年代,卻有近 20 萬人聚居。

威尼斯的石井專作儲存雨水之用。(作者提供)

威尼斯水從何來? 答案擦身而過

20 萬人的食水和清洗究竟如何解決?答案早與遊客擦身而過,但察者甚稀。

事實上,在島上眾多小廣場,都不難發現一些雕刻精緻的石井(稱為 Pozzo)。有異於世界各地之地下水井,這些井並未深鑿,一般僅深 5 米,單用以儲存雨水。而每個井口下,其實是一個規模頗大的濾水系統。雨水被各儲水點收集後,經過沙濾,才流入儲水井之中。

據 1858 年之統計,威尼斯有近 7000 個儲水井,是為近千年來淡水主源。由於淡水是威尼斯極珍之物,公眾水井規定限時開放。平時各井口皆封以金屬井蓋,並會上鎖,井匙由官員所掌,僅於開放時段才來開啟,夜間還有士兵駐守井旁。守護如斯嚴密,足見政府何等重視淡水之源。

單靠雨水,就能供 20 萬人飲用,似是天方夜談。但千年來,威尼斯人嚴守用水紀律,絕不浪費分毫,所以從來都自給自足。而遇上滴雨不落之旱季,政府還是會日遣數百艇(稱為 Burchi)往大陸取水。由於威尼斯位處潟湖,本就在北意數川出口,所以取水點並不甚遠。

工業革命埋下滅城禍根

千年來太平無事,但在十八、十九世紀,威尼斯卻陷入真正之淡水危機,還種下今日滅城禍根。一切苦果,皆由工業革命而起。

威尼斯正逐漸下沉,面臨滅城威脅。(作者提供)

十八世紀末,有見歐洲各地工業發展迅速,威尼斯作為歐洲大商港,自然不甘後人。一時間,各類新興工場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紡織、漂染、食品加工、手工藝、釀酒、陶瓷、鐘錶、再加上傳統的造船,可謂百業皆興。但生產力提升之餘,耗水量亦劇增,單靠收集雨水乃是杯水車薪,早不敷應付。後因工程技術進步,當地人卻也想出解決之道,就是大量開鑿深水井,穿越潟湖底之濕地泥層,取得地下淡水。

潟湖之下,地下水源竟也甚豐,足供工業發展之用。然而始料不及,此水雖解燃眉,但經年開採,卻造成地層下陷,令到一代水鄉,逐漸下沉,埋下日後滅城禍因。

1846 年,威尼斯建成連接大陸之長橋,從主島往米蘭之火車隨後開通,同時也沿橋鋪設水管往大陸取水,一舉解決纏繞千年之水源問題,儲水井自此亦逐漸停用。但因初時不察下沉之禍,開採地下水至二十世紀初仍未停止。

城邦無水不可立 昆你而已

城邦無水,非不可立。古威尼斯人,單靠石井儲水,手足胼胝,建成一代輝煌,稱霸一方。廿一世紀科技先進,今人欲建城邦,條件遠較黑暗時代優越,自有諸法取水。才俊並非無知,謂城邦無水不可立,係昆你而已。此事非不可為,乃不容為也。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