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旁報佳音,毋須喊打喊殺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伊斯蘭教和廣義基督教)兩教對耶和華/阿拉的屬性,和耶穌是神的兒子還是先知有不同的理解,但伊斯蘭教的學者從不會抹殺耶穌的歷史地位……所以有人在清真寺旁唱詩歌慶祝耶穌降生,旁人毋須喊打喊殺。
麥嘉隆
印尼穆斯林兒童參加聖誕慶祝活動。(Getty Images)

剛過去的平安夜,有報章報道一群基督徒在九龍公園和柏麗大道交界、尖沙嘴清真寺圍牆外報佳音,記者用非常正面的手法寫這則故事:

在平安夜的尖沙嘴,清真寺外有巿民集結報佳音,唱出悅耳的聖誕樂章,寺內如常有不少伊斯蘭教徒禱告。有途經本港的伊斯蘭教徒指,雖然聖誕節對他們而言只是平常日子,沒有慶祝活動,但見鬧市中基督徒頌唱聖詩,伊斯蘭教徒在清真寺禱告,感受到香港對不同宗教的尊重。

明明是一則和平的小故事,卻引來一批非伊斯蘭教徒網民借題發揮,認為此舉屬踩場行為,大罵:「點解咁鍾意喺人哋門口唱?其實尊重下人哋個宗教真係咁難?」、「我諗走個人出嚟嗌真主偉大班友一定鳩縮。」、「好在呢度係香港,唔係呢班迷信者一早去搵阿拉或者見基督啦。」

筆者相信那批網民並非伊斯蘭教徒,因為他們言語間強烈暗示伊斯蘭教徒是恐怖分子,而且對伊斯蘭教義和耶穌在可蘭經中的地位有欠認識。

其實伊斯蘭教和廣義基督教(即是包括天主教和東正教)都可追溯到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兩教同是敬拜獨一真神(其他宗教普遍是多神論),基督教的神叫「耶和華」,是希伯來文「Yahweh」的發音,而「Yahweh」是出埃及記3:14,神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意思是自有永有者(I am who I am)。早期基督教使徒保羅積極廣傳福音,說阿拉伯語的基督徒一直採用「阿拉」來稱呼聖經中的耶和華,到公元約600年,伊斯蘭教由穆罕默德創立,也以阿拉稱其信奉的神,所以有可能耶和華即是阿拉。

阿拉的身分未有定論,但伊斯蘭教尊敬耶穌卻是無可爭辯的,可蘭經第19章記載了耶穌的母親童女懷孕、產子的經過,到 33節 ,耶穌(可蘭經譯「爾薩」)說:「我在出生日、死亡日、復活日,都享受和平。」這不正是基督教聖誕節和復活節的故事嗎?

一名巴勒斯坦穆斯林老翁於耶路撒冷與「聖誕老人」互道祝福。(Getty Images)

誠然,兩教對耶和華/阿拉的屬性,和耶穌是神的兒子還是先知有不同的理解,但伊斯蘭教的學者從不會抹殺耶穌的歷史地位,哈佛神學碩士及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伊朗裔美籍學者Reza Aslan兩年前出版了一本講述耶穌生平的《Zealot: 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of Nazareth》,並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所以有人在清真寺旁唱詩歌慶祝耶穌降生,旁人毋須喊打喊殺。

在教義之外,兩教的分歧還要涉及千多年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可惜在現代人眼中,往往一切都被簡化成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矛盾,口頭上勸人「尊重下人哋個宗教」,實際卻去製造不必要的對立和恐懼,實屬不幸。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