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叛變,我的親身體會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有沒有發夢想過發動叛變?上司的行為去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不只是個人感受,同事之間的不滿已超越竊竊私語,實質影響到部門運作。叛變是險着,成功的話,為公司和個人帶來新景象,代表新機會;相反,叛變者人頭落地。前期準備做得七七八八,叛變如箭在弦,去馬定不去馬,什麼情況下成功機會最大,叛變者猶豫不決。
最近看了一本以叛變為主題的企管奇書,原來叛變是一門具科學性的學問,有數據,有理據,可以重複,可以學習。

(視覺中國)

這本書四年前出版,書名是《Mutiny and Its Bounty》,作者用了四年時間,研究古代航海探險家的日記和故事,從中找到叛變的脈絡。15至17世紀,是歐洲航海家的黃金年代,他們有的懷着拓荒之豪情,有的想賺大錢,有的誓要衝出人類已知的空間,爭相發現新大陸。這些旅程長達數年,成功非必然,失敗可能等於死亡,一班人困獸鬥,經常出現叛變。航海叛變和企業叛變之間有很多共同點,這本書提供有趣兼有用的借鏡。

叛變的背景,必定是船長為首的領導層和其他船員之間出現意見分歧,船長通常懵然不知,不覺得是一回事,肯定不會認為自己有錯,叛變發生時,船長必定感到驚訝,掌握不到船員的不滿程度。如果船長事前知道叛變的可能性,必定先發制人。在那個年代,船長的權力是絕對,叛變者的懲罰,是被拋落海。因此,叛變的一個特徵是:當權者不了解情況這麼嚴重。

歸根究柢,叛變的成因大同小異,分開兩類,一類是船長所作所為過分殘忍或過分軟弱,民怨沸騰至起革命,另一類是船員認為船長的判斷有問題,影響所有人的安危。那個年代航海探險的性質危險,船長的決定可影響每一名船員的性命,叛變不僅是關於個人喜惡,而是生死。這本書指哥倫布最令人歌頌的旅程,屢遇阻滯,船員忍無可忍,發動叛變,逼他一是掉頭回家,一是被拋下海。哥倫布知道大勢已去,拼命講數,最後得到共識是看多三日,然後回家,第二日他們發現美國。

我經歷過一次叛變,20多年前在加拿大,當時任職投行。企業叛變不用攞命,但回想情節刀光劍影,非常凶險。一班同事對上層的管理手法不滿,第一是分贓不勻,花紅與表現不相稱,第二是他們認為有更好的方法服務客戶,增加收入,而上層墨守成規。投行是人的生意,另起爐灶的成本不高,這班同事懶得推翻上司,索性默默埋班,打算集體辭職,然後創業,實現自己的理想。叛變同事是部門中流砥柱,有經驗、有本領、有客路,叛變的風聲開始流傳。

我入行才幾年,二十幾歲𡃁仔,不在被邀請加入叛變之列,不過有個熟絡的同事被邀請加入,他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跳船。我知道這班人好叻,但始終不熟,關係是間接經過另一個人,我的反應扭捏。叛變前夕,氣氛變得怪異,上層一面出手打壓,另一面釋放不尋常的善意。混亂之間,我一再猶豫,叛變者當然沒等我,我重投正常工作。當年美加流行這類Boutique iBank,叛變者的新公司搞得有聲有色(第一年並且須應付舊公司的官司和封殺令),不出三年時間,被另一間大行收購,作價逾二億加元 (二十幾年前!)。我後悔至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提起這件事,因此,我對叛變有深刻體會。

企業叛變性質較平和,牽涉的是價值觀,怎看市場或金錢;航海叛變牽涉的卻是性命,生死關頭更顯出人性,研究價值更高。每一場叛變背後都有故事,人物和情節各有不同,但叛變的成因都追溯到一個根源:信任。奈何信任是複雜的課題,《Mutiny and Its Bounty》的作者提出頗「玄」的一點:「信任」和「不信任」並不是對立,換句話說,下屬可以同時信任和不信任上司。要防止叛變,上司須細心分析「信任」和「不信任」之間的微妙互動。

作者在書中舉出一個例子,船長是葡萄牙人,船員大都是西班牙人,一開始便欠缺信任,大小事互相看不過眼,總之「唔順超」。船員最初覺得船長人格低劣,開始搞小動作,但後來航程進入險境,所有人命懸一線,船長表現神勇,作出英明決定,帶領脫險。船員始終不信任非我族類的人格,但開始信任船長的技術。

另一個例子,船長是同事眼中的好好先生,船上大家喜氣洋洋,但船長技術不濟,作出錯誤的決定,令所有人陷於險境,船員照樣發動叛變,因為性命攸關。船員信任船長的為人,但不信任他的領導能力,如果船長不肯下台,結局同樣是被拋落海。

「信任」牽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難以觸摸的感覺,很多時有就有,無就無。建立信任很可能費時失事,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因此,在提升「信任」和減低「不信任」之間,領導者應該專注減低「不信任」。減低「不信任」的最有效方法是「show quali」 —— 你可能不喜歡我,但我做得比你好。以船員的情況作例子,他們知道自己條命交給一個可靠的人,這人怎麼「衰格」也要忍。企管人沒可能做到樣樣一百分,需要取捨的話,應該專注減低「不信任」程度,因為在掌握之內。

回想當年我的決定,就是混淆了「信任」和「不信任」的概念,我把重點放在「信任」(與叛變領導者不夠熟),而忽略自己對這班人的「不信任」程度其實很低(這班人好叻)。當時即使做細,點都有2-3%股權,二十幾年前的幾球加元,老友!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叛變的學問」,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香港01》周報革新號改版蛻變!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留意:按此訂閱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