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通識.來稿】樓按加息?何謂風險權重?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近日市場報導香港多間大型銀行因應金管局提高對按揭貸款的風險權重(Risk Weight)下限而「加息」。
對於這個題目中的「加息」、「風險權重」、「下限」、「25%」之理解,以下分享一點基本知識。

近日市場報導香港多間大型銀行因應金管局提高對按揭貸款的風險權重下限而「加息」。(資料圖片)

文:石嘉誠

先簡單總結個人見解:

今次大型銀行對應金管局措施調整新造按揭貸款的影響:

只調高樓宇按揭H+n%中的n%(n%為邊際利率),影響從該天後新造按揭的貸款客戶。有別於加息,影響是整體客戶,加息是整體影響信貸業務,不論是零售借貸或是商業借貸,亦不只是會對按揭貸款有影響。銀行調整邊際利率n%之措施為應對金管局就提高按揭風險權重的要求,是次週整的性質是一次性的,與加息週期沒有直接關係。(在以下篇幅第一項有更多解釋)按揭風險權重下限提高,對大型銀行所作的影響較大,一般中小型銀行實務影響近乎零(在以下篇幅第二項有更多解釋)金管局提高下限之用意:對比其他銀行貸款業務,相對提高按揭這業務的風險資本要求,銀行亦多會將風險成本轉嫁至客戶以維持按揭業務的風險回報率(業務利潤除以風險水平),間接影響銀行及零售客戶對樓按貸款的意欲。

一:按揭利息

在市場上按揭貸款可分為H按或P按,所謂的H是HIBOR rate,即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或P是Prime rate,即最優惠利率。近年市場上較常用的按揭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參考基礎的H按,以H+n%的按揭貸款為例,簡單來說H%是銀行用錢的成本,而當中的n%可簡單當作銀行的邊際利潤。試想想,銀行需要準備貸款給客戶按揭的本金,於市場上大概可以成本約H%得來,再從這個成本上加n%以按揭方式貸款於客戶,銀行所賺的息差是n%。所謂之加息週期,是增加整體借貸成本之說,應指作香港銀行資金成本基礎H的增加,而非n%之改動。

(個人對銀行業界的略解:整體香港銀行港元基礎仍然充裕,特別是大型銀行,零售存款較充裕,但同樣面對商業貸款收縮。亦體現出多間大型銀行力搶零售按揭業務市場,為舒緩資金剩存而尋找出路,也體現到香港在港元基礎充足的情況下,還不用跟隨美國加息。)

二:風險權重(Risk Weight)

簡單而言,銀行借出每一筆錢,精確計算下,所受的風險不同,即是風險愈高,風險權重就愈高。例子:你向銀行借貸一萬元,相比你爸爸向銀行借一萬元,因為對象不同,銀行所承受的信貸風險不同,風險權重就會不同;另外,銀行借一千萬元按揭貸款給你,跟銀行借一千萬元無抵押貸款給你,前者風險權重也因應有抵押品會較低。而近日金管局的措施中,按揭貸款的風險權重的下限由15%提高至25%,15%或25%是高還是低呢?以下略述大型銀行運用內部統計測算所得出之風險權重的一些概念:

銀行存放國家銀行或金管局的存款,風險權重為0%或近乎0%;
零售樓按,風險權重大概低於10%;
零售貸款,風險權重大概於20%-30%;
商業貸款,風險權重約30%-80%不等,視乎商業客戶的信貸評級;
一般大型銀行的整體貸款而言,平均的風險權重約30%至60%不等,視乎個別銀行貸款組合成份。

一般大型銀行擁有強大的人力財力,一般能統計出各類貸款的風險權重。(資料圖片)

一般大型銀行擁有強大的人力財力,有能力建立完善的風險測算系統,一般能統計出各類貸款的風險權重。近日金管局措施所提及到按揭風險權重中的「下限」,指金管局要求銀行最少要對按揭業務的風險水平設下25%權重的底線。簡單來說,大型銀行內部評定的風險權重大多是10%以下,在新措施下,是硬性要求銀行假設按揭業務的風險是於較高水平的25%。

(個人對業界之略解:在香港,只有較大型的銀行才有系統性計算風險權重,即技術上而言,是運用內部評定法(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以計算信貸風險,而需要硬性要求銀行樓按風險權重下限提高至25%,對其影響是明顯,但大型銀行近年資本管理的準備成熟,絕對有空間承受這影響;對於中小型銀行而言,是次金管局提高風險權重對其所作影響,出奇地是沒有影響,因為中小型銀行因爲缺乏系統性測算風險權重,只能運用較保守的標準法(Standardized Approach)以定出風險權重,一般就按揭業務的貸款而言,風險權重需要定作35%或以上,一向已高於下限要求。)

 

【編按:作者從事資本管理及風險管理多年,現任一家中資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高級經理。】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