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影評】許鞍華向你和我的發問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觀看《明月幾時有》的兩小時內,我最關心的,是結局會作出怎樣的安排。結果,在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的激昂旋律之中,由梁家輝飾演目睹「東江縱隊」抗日事蹟而仍然在生的香港平民,跟許鞍華導演完成訪談,彷彿提供完整個故事後,步出香港街頭。下一個鏡頭,淪陷時期的香港,緩緩變成今日的香港!兩年前,《黃金時代》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只會更加相襯。

電影中,有幾個段落,我特別印象深刻。一開場,游擊隊成員秘密商討,策劃如何營救滯留在港的知名文人。說到分配食糧,需要體力勞動的成員,獲配給的,還不如一眾作家。戲院傳出一陣笑聲。因緣際會,周迅飾演的教師方蘭,因出租房子給茅盾夫婦,被捲入拯救行動,臨別一刻,緊急之際,茅盾將親筆簽名的書籍送給方蘭作為道謝禮物。戲院又傳出另一陣笑聲。香港人會理解《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但恐怕不太認同需要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去保育及傳承中國文化。

周迅飾演的教師方蘭,因出租房子給茅盾夫婦,被捲入拯救行動。(《明月幾時有》劇照)

另一段,是永瀨正敏飾演的日本軍官山口大佐,跟霍建華飾演的臥底李錦榮,輕輕鬆鬆討論中國的詩詞歌賦。突然,氣氛急轉,山口大佐手持槍械,要求李錦榮七步成詩。這就是極權者的恐怖。他可以呈現一個講道理講文明的親善態度,但也完全不介意告訴全世界自己有幾獨裁。無論個極權者身處什麼時空,是什麼國籍。

《明月幾時有》的背景,是香港淪陷期間,但表現出的市況,算相當正常。至少,有心結婚的,仍然可以擺酒。在抗日電影,仔細將婚禮拍出來,而不是表達亂世下的槍林彈雨,也是一種反常。電影沒有將個別角色英雄化,反而透過刻劃不同人物,建構出一種社會狀況,竟然可以跟今日的境況遙遙呼應。有人潛伏在執政機關,表面上唯唯諾諾,實際上另有盤算;有人本來怕事怕死,但為了下一代的生死存亡,不惜犧牲自己投身革命;有人甚至身在上流階層,是既得利益者,仍然願意為了公義,力抗暴政。大家的動機未必一樣,做法未必相同,共通點是沒有向強權屈服,為虎作倀。

電影沒有將個別角色英雄化,反而透過刻劃不同人物,建構出一種社會狀況,竟然可以跟今日的境況遙遙呼應。(《明月幾時有》劇照)
不要忘記,葉德孄是一位有膽識去展現良心的香港人。(《明月幾時有》劇照)

我覺得許鞍華導演也是其中之一。電影其實沒有刻意強調和美化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以周迅、彭于晏、霍建華三位不懂廣東話的演員出任要角,可以解讀成商業上的考慮。如果,以這種程度的屈服,可以換來葉德嫻,絕對值得。不要忘記,葉德孄是一位有膽識去展現良心的香港人。「明月幾時有」,未必是向統治者發問的,也可以是向着自己或向着身邊每一個小人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