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爺廚房添食.博評】今時今日,李家鼎才是收視保證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餸永遠煮不完,學也永遠學不完!
鼎爺

李家鼎又在公仔箱大展廚藝,網上又引起一片熱話。鼎爺節目所以能夠在非黃金時間屢創佳績,極受歡迎,除了因為他本身廚藝了得,亦因為觀眾已對排山倒海的花瓶主持和嘩眾取寵的拍攝手法生厭。相反,李家鼎的穩打穩紮、學識淵博和言簡意賅的作風大受歡迎,彷彿觀眾在近年網路泛濫資訊的轟炸下,感到認知疲勞,最終還得回到平白穩實的電視節目去放鬆一下神經,這亦印證著潮流總是在兩極之間迴盪的道理。

阿爺廚房平實不造作 穩紮穩打顯烹飪功力

相比起其他電視甚至網上烹飪節目,阿爺廚房的成功在於找到獨特的定位,就是節目主打傳統風味。既考基本功,也講求主持人對廣東菜的飲食史認識。看鼎爺烹調就像欣賞藝術家塑造藝術品,單是功架已經值得一看再看。以其中一集「一煮兩食」泥鯭湯為例,鼎爺由買魚、劏魚到烹飪細節都瞭如指掌。其他主持可以把稿背得滾瓜爛熟,裝作對烹飪有一定認識。但鼎爺可以由小時候的個人經驗說起,娓娓道來,實證他說的就是經過千錘百鍊,絕非空口說白話。他獨有的經歷及知識絕對是無價寶,都是鼎爺自身的人生經驗及個人修養,這是其他節目主持人難以模仿的獨家賣點。在節目過程中,他也不刻意賣弄,沒有一個小時煮十個菜的綽頭,也沒有鬥嘴搞笑,對喜歡烹飪的人來說,更來得自然平白,更是看得舒服。

看鼎爺烹調就像欣賞藝術家塑造藝術品,單是功架已經值得一看再看。(影片截圖)

第二季精益求精 主持更合拍 剪接特效更自然

阿爺廚房第一季取得空前成功,製作人添食無可厚非。一般來說,不論劇集電影小說,續集都會大不如前,不是觀眾失去了新鮮感,就是製作人江郎才盡找不到新的「爆點」,流於「食老本」。但是,阿爺廚房第二季不單沒有虎頭蛇尾,反而有精益求精之勢。假如大家細心留意,可見兩位主持李家鼎、譚玉瑛比第一季更合拍,更有默契。主軸的李家鼎對譚玉瑛講解時,更帶一份與老拍檔合作的神態自若,而副軸的譚玉瑛亦能更自然地在李說話的空檔加上一兩句適當的附和及過場白,令整個節目看上去更加和諧舒服。此外,第一季的剪接特效和場景佈置略嫌太生硬刻板。相反,第二季的節目拍攝手法和畫面用色更暖和,更符合節目定位及支持者口味,令節目的整體效果更好。節目的特效和過場也見心機,採用了不少用心的3D效果,令節目錦上添花。

主軸的李家鼎對譚玉瑛講解時,更帶一份與老拍檔合作的神態自若(資料圖片)

鼎爺在互聯網年代中奇兵突出 證傳統亦有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地方

近年流行互聯網文化,講求嘩眾取寵,「即食文化」,一個潮流最短可以是三個月。李家鼎則反其道而行,沒有靠社交網站直播「呃LIKE」,沒有在網上廣告中「惡搞扮野」爭一時的焦點,而是一直忠於自己喜愛的工作,由龍虎武師,到藝員;亦一直培養出自己興趣,騎術訓練到烹飪都加以精研。可能他算是大器晚成,但較那些唯利是圖,出賣自己靈魂的快閃藝人,不知教人值得尊敬多幾多倍。現在的年輕人受互聯網文化薰陶長大,身處這個大浪中,身不由己地變得目光短淺,講求即時回報,著眼於即時享樂而非重大成就,但這絕不能全歸咎於我們的年輕人本身,而是大趨勢使然。眼見不少人羨慕毛記電視申請上市,無疑是加深了年輕人找快錢,製作內容搶眼球就是成功的心態。但是,假若這個年代的年輕人能跳出現世的框框,在歷史的角度上,在人生的角度上去看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可能會暗笑自己今天的不長進。因此,希望年輕人在看《阿爺廚房》時得到精神上的放鬆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李家鼎背後的奮鬥故事及其堅持精神,得到精神上的層次提升,奮發向上。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