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魔幻紀2:叢林挑機.影評】娛樂十足!但也僅此而已

撰文:李美
出版:更新:

1995年,《逃出魔幻紀》以嶄新的「進入遊戲世界」題材,成為了90年代電影經典。2005年,片商食髓知味推出「續集」《逃出科幻紀》(來自同一作者,但故事沒有關聯),聲勢已經大不如前。來到2017年的今日,新上映的《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則似第一集「reboot重拍版」,縱然略嫌舊酒新瓶,但兒童元素與青春元素此消彼長,故事設定更加簡單、直接,動作、特技場面也明顯增多,頗有大雜匯觀感;對於純粹追求娛樂性的觀眾而言,大概會收貨。

導演Jake Kasdan主要拍電視劇,有時會有電影作品,後者以喜劇為主;今次是他首次拍攝較大規模的商業片,水準不過不失。本片是合格有餘的娛樂大片,主演的Dwayne Johnson、Jack Black、Kevin Hart及Karen Gillan,各自都有合符角色定位的笑位,當中的插科打諢惹笑,喜劇效果不俗;動作場面方面,本片比1995年的首集更有冒險大片的味道,除了巨型動物出沒之外,還有多場打鬥、追逐,由地下玩到地上,加之電腦特技比當年改善不少,震撼畫面絕不欺場,充分發揮娛樂效果。

近年美劇《怪奇物語》大熱,再度掀起80年代Stephen King的「stand by me」友情大冒險風潮,陸續有電影翻炒同類橋段,本片亦不例外。然而,本片一眾主角的真實年紀卻稍長一點,都是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有鑒於此,電影除了友情大冒險外,同時有各種青春煩惱上演著--主角們在玩著「遊戲」的同時,也正經歷著心境上的突然成長,人生觀正面頃刻面對重要的分水嶺。

相比原作,當時的兒童片色彩雖然濃厚,但不代表故事「小學雞」,戲中對於親情的描寫細膩,時空交錯安排亦見驚喜,結局有力兼具餘韻;來到今齣「重拍」之作,編導卻無意作出複雜處理,僅以最簡單直接的起承轉合來交代,配以大量笑位和大場面等娛樂成份塞滿全片,劇本處理難免新不如舊。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當中的插科打諢惹笑,喜劇效果不俗。(《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電影劇照)
+13

原作上映的年代,電玩遊戲尚未如今天普及,當年原作僅以傳統桌上遊戲「大富翁」切入;來到本片,戲中背景縱為90年代,但遊戲設定已「進化」為電視遊戲,當主角們進入遊戲世界,劇情就更有當代電玩遊戲的意味,特別是角色扮演的設定便突顯此點。舉例來說,進入遊戲後便可看到介紹其「扮演」角色的欄目(畫面上是角色旁多出幾行字),很像遊戲玩家看角色介紹一般;而劇情發展亦很像闖關,不同場景猶如不同關卡,上演各種冒險情節。

一眾主角本身是中學生,進入遊戲才變成另個模樣(即Dwayne Johnson等成人的外形),能力、外貌與現實世界均大有落差,相關設定就衍生了很多錯摸情節,乃全片笑位的主要來源之一。例如其中一位嬌小女生,卻竟然變為大肥佬(即Jack Black的外形),而現實世界裡的一位瘦弱宅男,在遊戲中卻有著Dwayne Johnson外形,變成身材健碩的冒險家,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將人「打到飛起」。此等情節,確實增添了電影的喜劇色彩。

本片劇本過於簡單,連帶原作的說教意味都大大減弱了。原作刻劃親情的段落,其實頗為深刻,叫觀眾反思。至於今次的青春動作大片定位,縱然亦包含了成長橋段,惟劇本卻無意藉此大加發揮,在經歷一輪「有驚無險」的大冒險後,角色們返回現實世界都煥然一新,但電影只是輕輕帶過了,與原作有力的結尾相比是差了一截。

在荷里活持續鬧劇本荒的情況下,重拍、續集勢將繼續成為未來電影製作的主流,類似本片的電影料將繼續攻佔銀幕。正如本片,只要商業性夠強,有賣座的潛力,電影公司都願意拍板,作品長拍長有;然而,長遠來說這對電影創作是否真箇好事?原創劇本買少見少,娛樂效果即使賣座一時,但成績亦僅到此為止,始終未必能夠鑄成經典--多年之後,觀眾會否仍記得這些爆谷電影?筆者對此實在存疑。

1995年的《逃出魔幻紀》以嶄新的「進入遊戲世界」題材,成為90年代的經典。(1995年《逃出魔幻紀》劇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