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極樂園.影評】可怕的家庭觀,讓中國票房高收有理可依?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寇斯珮

《玩轉極樂園》(Coco)自11月下旬在中國、台灣上映以來,票房大好。中國票房更是一躍超過十億。香港於聖誕節期間上映,相信也吸引不少人走進戲院。深究起來,《玩轉極樂園》像是更精緻的《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Brave, 2012)。後者是Pixar唯一女性視角的電影,主角希望擺脫婚姻束縛,追求自由,卻無法獲得母親理解。雙方在一系列事件後和解,最終女主角也獲得自己想要的自由。這和五年後問世的《Coco》不像嗎?主角變成了有音樂夢的墨西哥小男孩,全家人都不希望他走音樂路,也是在一次冒險後,兩方嘗試對話,嘗試理解,互相原諒。

Pixar找來打造出《魔雪奇緣》(Frozen, 2013)風靡全球的主題曲《Let it Go》的詞曲作者Lopez夫婦,為《玩轉極樂園》炮製主題曲《Remember Me》。這首歌寫得聰明:旋律流暢、動靜皆宜,能因應電影中不同場景,打造出或熱烈、或悲傷的氛圍。廠牌自己也貪心,光歌曲的英文版就有三個版本,還不計西班牙語版、廣東話版以及國語版。要不是各個地區的翻唱版本太快推出,分薄熱度,主題曲可能更紅。數版並行之後,歌雖然還沒大紅,聲勢已經有了。

(《玩轉極樂園》劇照)

親情與夢想二選一 虛假命題

《勇敢傳說》當年的票房並不算突出,或許是女性主題仍未特別吸引觀眾,也或許故事本身有高有低,講得不是特別精彩。《玩轉極樂園》看來像是一次檢討式作品,而且更主要是向市場檢討。目標受眾比《勇敢傳說》提高了幾歲,主角變成男性,故事背景從蘇格蘭換成北美人更熟悉的墨西哥,以西班牙語流行歌穿插其中,還把色調由《勇敢傳說》的蒼葱大地色系改成了斑斕炫目的彩色。這樣的調整成功了,至少在華語區成功了。

過往Pixar的作品很強調親情、友誼、家庭這些元素,不過情感才是促成故事正向前進的因素。電影的重點在於告訴觀眾,無論面對什麼難關,保持良善、堅持信念才會有收穫,而信念通常就與情感元素掛鈎。在《玩轉極樂園》中,親情站上了天平一端,要與夢想/職業進行二選一。

【編按: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逃生門在此。】

《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是Pixar唯一女性視角的電影。(電影官方頁面)

《玩轉極樂園》的故事裏,男主角Miguel陰差陽錯停了在亡靈世界,只要有家人拿着萬壽菊花瓣為他祝福,他就可以回到人間。但Miguel死去的曾曾祖母Imelda給他的祝福帶有附加條件:可以返回人間,但要發誓從此不再玩音樂。如果打破承諾,Miguel將立刻被帶回亡靈世界。

《玩轉極樂園》的故事裏,男主角Miguel陰差陽錯停了在亡靈世界。(視覺中國)

為了讓這個選擇題成立,電影設置了前提:身為樂手的曾曾祖父Hector為了音樂拋棄家庭,所以不獲家人原諒,家族裏的其他小孩也因此不准學音樂、玩音樂,甚至聽音樂。這個劇情設置的確有效,家人和音樂就此成了對立面。而結局雙方和解的契機是:大家發現Hector的離開是惡人作祟,他並不想離開家人。Miguel也因此開始領悟到家人的重要,家人也原諒了曾曾祖父,允許Miguel追求音樂理想。家人和理想的矛盾原來是一場虛驚,一場誤會。這種和解並非真實地相互理解,而是突然發現,對方原來沒有錯。至此,《玩轉極樂園》討論了一個虛假的命題。

教全球孩子服從權威 做乖寶寶

Pixar原本樂於打破常規倫理,《反斗奇兵》(Toy Story, 1995)就賦予玩具人性,也暗地賦予他們人權意識。玩具百般冒險,正是不想屈居玩具的身份,要尋找自己的位置;《怪獸公司》(Monsters, Inc., 2001)重新闡述正邪定義,在主流商業動畫中走出一大步;《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2015)製作了一部為不同年齡觀眾貢獻不同視角,且融合哲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等內容的多層次作品,強調情緒管理對人生的重要。這些都為Pixar擦亮招牌,叫好又叫座。哪怕是聲勢開始下墜時推出的《勇敢傳說》,也有其勇敢的主題,只可惜毫無新意。與這些比起來,《玩轉極樂園》為「家庭至上」讓步,把戲劇矛盾凝結在誤會,大有50年前香港電影父子矛盾的影子。

《玩轉極樂園》在中國的票房勝利由此變得可堪玩味。在夢想面前,家庭始終還是第一。在這樣保守的內容設定下,看似偏鋒的亡靈世界變成了一種包裝姿態——得不到逝去親人的祝福,下一代永遠沒有辦法擁有自己的人生。錯誤都是別人的,家人才可以握手言歡。在動畫電影的語境中,音樂被塑造成「妻離子散」的罪魁禍首,當然是為了戲劇效果。但假如樂手真的為了音樂離開家庭,難道家人就可以佔據道德高地,有充分理由拒絕子女走上音樂路嗎?電影的留白教人不由擔心。

《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2015)製作了一部為不同年齡觀眾貢獻不同視角,且融合哲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等內容的多層次作品強調情緒管理對人生的重要,為Pixar擦亮招牌,叫好又叫座。(電影官方頁面)

理想和家人的對立真的會永遠錯峰嗎?如果整件事不是一場誤會,家人就不會同意下一代追求理想。Pixar是否就沒法處理這樣的戲劇衝突呢?與《勇敢傳說》中蘇格蘭公主衝破婚姻桎梏相比,Pixar的退步太明顯了。這也讓中國的高票房似乎有理可依。那種「家人一定是為你好」,「家人永遠不會錯」的潛台詞,算不算「家庭核心價值觀」?

中國從來就有牢固的傳統家庭觀念。近十年來,政府的宣教有變本加厲之勢。家庭以一個單元的形式發揮效用,限制個體的行為舉止,施之於一套明確的準則,維持現有的秩序。《玩轉極樂園》無論如何突出表現Miguel的委屈,最終家長的價值觀主導一切。音樂的合法性由家長權威首肯,最終得以在整個家庭中有立足之地,邏輯是可笑的。

若用《玩轉極樂園》的眼光看,現實中實在有無數「大逆不道」的事:性取向、社會的轉型正義等等。假如這些價值觀挑戰了家庭/家長的權威,一定無法獲得原諒。《玩轉極樂園》面對全世界的兒童,堂而皇之地教他們要做乖寶寶,服從權威,不讓你玩音樂也有道理。這樣的觀點在孩子們的心裏會不會潛移默化變成種子,不堪細想。

包裝再美 僅為傳遞庸常價值觀

包裝再美,《玩轉極樂園》也難以令人回味了。它帶來的感動是那樣建制,讓人不適。再也不是《海底奇兵》(Finding Nemo, 2003)中你的父親跨越整個大洋尋找你,告訴你無論怎樣都愛你;也不是《反斗奇兵》中不管我們彼此是多麼不一樣的玩具,你都可以和我們一起獲得同樣平等的快樂;更不是《玩轉腦朋友》傳達的:請小心做決定,否則你的任何舉動都會在小孩的腦海中留下印記,影響他們的一生。現在的潛台詞是:聽家長的話吧,他們都是對的,都是為了你好。連一貫價值保守的華語片,現在都敢於挑戰「為了我好」這個觀點。《血觀音》中所有「為了你好」的背後都有無邊的醜陋。《相愛相親》中母親告訴女兒:你可別用父母當藉口去離開你的愛人,我們沒有這樣的力量。

《玩轉極樂園》十分強調家庭的重要性。(電影官方頁面)

並非要刻意拔高過去的Pixar,和歐洲及日本的頂尖動畫相比,荷里活通常都只傳遞庸常的價值觀,很難講Pixar比其他電影廠商高明許多。但無論政治正確多麼刻意,它至少是一種正確。正確與荒謬之間,沒有理由去選擇荒謬。與Pixar相對,大廠迪士尼反而在動畫長片範疇不斷銳意進取,努力擺脫過往刻板的人物設定。自嘲自己的公主橋段,自嘲過去王子的勇武無用,大膽將男主角設計成擺設,賦予電影中女性更多選擇權。他們真的有考慮觀眾的想法與價值觀,不吝提出更有善意的想法,去解決現實世界的小矛盾。

如今的Pixar,似乎只能不斷用炫目的畫面設計,用從百老匯舞台場景借鑑來的場面調度,以及優美的旋律接力來轉移觀眾的注意。它失去了Pixar的長處,亦或者是無力回天,只能靠技術力量來包裹這個本身很可笑也過時的故事。墨西哥背景,也成妝點,讓異域魅力大打折扣。這樣的公式也適用於任何缺乏文本支持的荷里活商業電影,它們的精彩都只存在於那一剎那的感官體驗。電影的商業屬性,電影院的場地便利給了它們藉口,在那時那地,不停玩弄觀眾的注意力,結局是一場空。電影人固然有權製作打發時間的玩意,但當你想到,Pixar最終也淪為其中一員,還是免不了有些遺憾。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玩轉極樂園》可怕的家庭觀」,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