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 Remix 大中華 「香港製造」劉德華

撰文:許楨
出版:更新:
戲裏戲外,不必等到《金雞 2》的2046,民間特首劉德華,早已成為港人不可分割的集體回憶…至今三分一世紀的銀幕生涯,劉華用日月譜寫的起承轉合,成為我城的命運隱喻。
許楨
四大天王選特首,要選最不離地本土派,就非明愛暗戀一般甜、大人細路人人愛的劉德華莫屬!(馬熙烈攝)

近年,港人流行「懷緬過去常陶醉」,或者,真的「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對於如疾風,如暗湧,回首昨日的情懷,有人直斥「戀殖」,有人強調「崇優」。毋庸辯駁的是,在帝國斜陽之下,劉華、劉江,甚至江華,一門三傑「陪着我走」,走過 1980、1990 年代的流金歲月。

四大天王選特首,數劉華。或許聲不如學友,色又不如黎明,藝(尤其舞藝)更不如城城。然而 4 人當中,要選最不離地本土派,就非明愛暗戀一般甜、大人細路人人愛的劉德華莫屬!

逆流而上 從不認命 是苦也是甜的童年

「劉德華」其實是原名,「劉福榮」才是後改的學名。無論如何,「福」、「榮」二字,寄託着作為戰後難民的劉父劉母,最純樸的寄望和祝福。本就屬牛的福榮仔仔,自幼勤儉,早早起身幫爸爸間士多開檔,沖奶茶咖啡、賣油占多士。父子兩人都是當今怪獸家長、極品港童好榜樣。劉華也親身說過,少時家貧姐弟多,劏雞分唔勻,他便硬把雞腳當雞脾,仍然大口啖之、毫無怨言的「樂事」。可以說,劉特首從平凡到卓越不凡之路,正是港人回憶當初——「縱是苦,也是甜」的最佳素材。

劉特首從平凡到卓越不凡之路,正是港人回憶當初——「縱是苦,也是甜」的最佳素材。(黃國立攝)

「香港有個荷里活」,在鑽石山長大的劉華,注定成為天王巨星。但當時該區沒有星河明居,更沒有少女周迅,連志蓮淨苑都仍是山中小庵、破舊不堪。那裏只有漫山遍野小木屋,而小福榮的家,更為祝融所毀。少時經歷,讓劉華出演「天長地久」居於調景嶺寮屋的青年時,入木三分。其後,劉華更擔綱《五億探長雷洛傳》、《賭城大亨》,王晶監守自導的戲,史與不史已非重點,關鍵是逆流而上、從不認命、成就傳奇的香港精神本土史。洛哥也好,新哥也罷,都由華仔演活。

走過高山與低谷 宜古宜今的中華韻味

戲裏戲外,不必等到《金雞 2》的2046,民間特首劉德華,早已成為港人不可分割的集體回憶。劉華成長和事業起伏,比任何角色、演繹都好看動人。個人史也是歷史,而歷史從來沒有「如果」二字。沒有縱橫兩岸、如日當空的劉天王,就一定沒有「天幕製作」倒閉、負債累累的劉老闆。從高處隕落的青年才俊,到東山再起的有為壯年,他的人生上下半場,和當中轉折同樣精彩。

至今三分一世紀的銀幕生涯,劉華用日月譜寫的起承轉合,成為我城的命運隱喻。若然沒有萬二分自信、未曾飽嚐常人不能嚐的得與失、苦與甜的話,劉華,必仍是那個輕俘淺薄的賭俠陳刀仔、只懂追女仔卻如何看都不是精裝的劉備,甚或永遠是損友的徐定貴,而決計成就不了《桃姐》、《盲探》、《失孤》中的那個他。

(《失孤》劇照)

但代表香港的劉特首,其質感不只來自歲月的深度,還有地域的寬度。Local 到極的劉華,不必一如建制派中的主流忽然愛國,卻從 1997 前到 1997 後,自然散發絕非銅臭的中華韻味。除了上文所及的《天長地久》,電影《天若有情 III 之烽火佳人》、《天與地》、《新上海灘》……甚至 MV《忘情水》、《中國人》……都展現出傳統中國,尤其是民國初年不落俗套、宜古宜今的氣度。有如代表着,香港那個既非兩岸,又連接兩岸的過去。

而劉德華一手毛筆字,更是少時協助爸爸士多寫餐牌所練就。彷彿說明,遙遠東方的優秀傳統、深厚文化,流敞在香港舊城窄巷、基層小子的血脈裏。那個年代,來自五湖四海的難民和難民之後,「投奔怒海」來到「獅子山下且共濟」。毫無疑問是「香港製造」的劉德華,或曾感慨「去年煙花特別多」,然而從昨天席捲寶島,到今後紅遍大陸,既左右逢源、又不失自我。即便懷緬過去,又豈須傷春悲秋?

他,仍是他,劉華畢竟不是劉江華,既不崇洋,亦不媚共。我平視中國、無懼中國,因為我,就是最好的中國。「本土派 remix 大中華」,有此特首,夫復何求?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