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影評】看挪威電影 感受人性真實一面

撰文:雷澤緯
出版:更新:
一直以來,挪威電影都不常在香港上映…其實,挪威電影都有不同類型的作品。就以這兩年為例,有兩部紀錄片在國際影壇上都頗受矚目……
雷澤緯
海嘯發生的時候,一家人被迫分離,任職地質學家的爸爸,憑着智慧和勇氣,誓要尋找失散的家人,在廢墟中勇敢求存。(《驚濤駭浪》Facebook)

挪威電影《驚濤駭浪》(The Wave)非常荷里活,一個中產家庭,在浩瀚的環境中,遭逢天災浩劫。海嘯發生的時候,一家人被迫分離,任職地質學家的爸爸憑着智慧和勇氣,誓要尋找失散的家人,在廢墟中勇敢求存。

人間仙境的驚濤駭浪 有限成本拍出感人故事

無論是《加州大地震》還是《海嘯奇蹟》,在大災難發生時,市民驚險逃生,主角不幸失散,然後在人性黑暗和光輝面之間,作出逃生和拯救別人的抉擇,已經成為災難片不可或缺的元素。這些元素,在挪威電影《驚濤駭浪》中都一一俱備。

大災難發生時,市民驚險逃生,主角不幸失散,然後在人性黑暗和光輝面之間,作出逃生和拯救別人的抉擇,已經成為災難片不可或缺的元素。(《驚濤駭浪》Facebook)

挪威電影很少以災難片聞名於世,難得一部指向國際商業市場的作品,成本或許未有荷里活大片般高昂,但看得出團隊傾力炮製,拍出了緊張和感人的場面,在挪威本土創下了全年最高票房的佳績,更成為去年挪威報名奧斯卡外語片的代表。

《驚逃駭浪》的故事發生在有「峽灣仙境」之稱的蓋朗厄爾峽灣(Geirangerfjord)。電影有多場戲都展現了挪威美景。海嘯前,男主角在家中透過落地玻璃,凝視着如仙境般的美景時,壯麗非常。其後,海嘯席捲遊客區的場面,確實動魄驚心。由於挪威曾發生重大山崩引發的海嘯事故,相信挪威觀眾感受可能會更深。

兄弟成長與難民渡海 挪威紀錄片國際矚目

一直以來,挪威電影都不常在香港上映,近年戲院上映過的有 2011 年的《獵頭遊戲》(Headhunters)、《挪威的呻吟》(Turn me on, Dammit!)、2014 年的《芭蕾美少男》(Ballet Boys)等等。幾個月前上映的《響亮的秘密》(Louder than Bombs)亦由挪威導演約謙特艾爾(Joachim Trier)執導。

《Brothers》中的母親用了 8 年時間,紀錄兩名兒子成長的過程,是真正紀錄片版的《Boyhood》。(《Brothers》電影截圖)

其實,挪威電影都有不同類型的作品。就以這兩年為例,有兩部紀錄片在國際影壇上都頗受矚目。

2015 年,由 Aslaug Holm 執導的紀錄片《Brothers》(Brødre)先後在加拿大 Hot Docs 國際紀錄片節和台灣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奪得得最高殊榮。一名母親用了 8 年時間,紀錄兩名兒子成長的過程,是真正紀錄片版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電影雖然以兩兄弟為主角,但其實母親才是故事背後的真正主角。她用鏡頭透過兒子的成長,探討生存和生命的意義,成就了這齣充滿詩意的電影家書,窩心感人。

另一部紀錄片《The Crossing》亦打入了多個國際人權電影節,更於今年 3 月布魯塞爾 One World 電影節奪獎。導演 George Kurian 紀錄了敍利亞難民飄洋過海,在風急浪高的旅程中,逃過戰亂、抵達歐洲的艱險旅程,但是到了歐洲,他們仍然要面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北歐的新聞,近日都在討論難民這題目,紀錄片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更將難民們在漁船上承受的「驚濤駭浪」真實呈現。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