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播搶佔娛樂圈 究竟有冇問題?

撰文:邱益忠
出版:更新:
當年方健儀、柳俊江及葉昇瓚等主播,離職後第一份工作均是從事公關行業,若非有多間娛樂雜誌「車輪式」專訪他們,相信廣告商也不會發掘到新聞主播原來可以擔任品牌代言人。
邱益忠
試想一想,2015 年最紅藝人是誰?(符祥定攝)

早前寫過《網絡時代,究竟還有沒有「娛樂版記者」?》一文,提到「自從人人做記者、人人做評論家後,傳統傳媒被殺得措手不及,反主為客……網民主導娛樂媒體報道的方向未算致命,最令人嘆息是濫用Facebook直播功能。」

濫用社交媒體,是抹殺娛樂記者價值的前奏曲,但娛樂圈近幾年青黃不接的困境,才是真正的催命符。

試想一想,2015 年最紅藝人是誰?

(梁碧玲攝)

坤哥?

一個在大台苦無機會,但憑自己努力,不斷在社交媒體爭取曝光機會,最後捱出頭來,拿到新人金獎,最近更被大台躍升為第二男主角。

那坤哥之後,你會想起誰?

柳俊江?方健儀?伍家謙?葉昇瓚?

還是東方昇?專家Dickson?黃慘盈?盤菜瑩子?

盤菜瑩子是《100毛》利用自家平台塑造出來,在傳統平台難以突圍,卻能在網媒大放異彩的素人主播。(符祥定攝)

第一批是曾在大台擔任新聞主播,離職後成為廣告界及 MC 界的寵兒,甚至參與電影或廣告演出。

第二批是《100毛》利用自家平台塑造出來,在傳統平台難以突圍,卻能在網媒大放異彩的素人主播。

 

新聞主播搵銀非新事 娛樂圈青黃不接才是主因

早陣子前主播繆美詩於《信報》撰文,不點名批評前新聞主播:

當年家喻戶曉的新聞人仍以同一主播形象兼用同樣報道手法,反過來去嘲笑新聞報道這專業,令專業淪為笑話橋段,形同向同行摑了一個大巴掌。
繆美詩

「吃了整個行業的本」,讓筆者想起前輩蕭若元。這位周身刀張張利的資深傳媒人,生意尤如百足咁多爪,包括建材生意、科網、網吧、纖體業務、網媒……又有多少人知道,當年在香港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於證券行工作的蕭若元,一度轉投電視台報新聞?

去年《壹周刊》一篇專訪這樣描寫蕭若元這出位行徑:

後來他(蕭若元)與同事合資做建材生意,為拓展生意,他忽出奇招,去無綫及麗的電視報道新聞,透過提高知名度,令他可直接約見新地創辦人郭得勝,成為新地唯一瓷磚供應商。
陳剛《壹周刊》
有多少人知道,當年在香港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於證券行工作的蕭若元,一度轉投電視台報新聞?(Youtube截圖)

如果一眾前主播和蕭才子一樣,「擺明車馬」為日後的利益才擔任主播,惹起業界公憤也正常。

但回帶看看,當年方健儀、柳俊江及葉昇瓚等主播,離職後第一份工作均是從事公關行業,若非有多間娛樂雜誌「車輪式」專訪他們,相信廣告商也不會發掘到新聞主播原來可以擔任品牌代言人。

歸根究底,一眾前主播成為大紅人,是源於娛樂圈青黃不接,沒有太多年輕藝人值得報道。而主播離職潮的出現,正正填補空出的版位,從而讓「主播搵銀潮」應運而生。自從社交媒體變得發達,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在廣告商的地位也愈來愈重要,而前新聞主播和一般藝人最大的分別,他們不僅擔任品牌「表面上」的代言人(俗點來說不只是賣樣),更能為品牌雙重增值。 有曾和前新聞主播合作的公關朋友向筆者直言,數年前與前主播合作,除看重對方形象健康外,最重要的是代言費較藝人低一半(今日無呢支歌仔唱)。喜出望外的是,前主播更能藉著自己多年的採訪經驗,出力扭橋幫助品牌彈出,而這些特質是一般藝人沒有的。 時勢造英雄,若傳媒高層再不正視從業員人工偏低的問題,只會讓未來入行傳媒界的人士視記者/主播工作為踏腳石,造成長遠的惡性循環。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