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啟示:小品才是王道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ViuTV開台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綠豆》昨晚大結局。《綠豆》,指的是芝麻綠豆的日常事,
因此,劇中不論是角色定位抑或戲軌,都來得平淡寫實,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人和事。
相比起ViuTV其他的節目,《綠豆》帶來的驚喜更大。

ViuTV截圖

《綠豆》比大台處境劇更貼地

大台每晚 8 點播放的處境劇,不知為何,總覺得毫不貼地。無論是全家人都在電視台工作,還是他們住的地方、劇情的發展,都好像與現實脫軌,觀眾因此很難以代入大台處境劇的角色。反映不到現實處境的處境劇,可謂失敗。

反觀《綠豆》就解釋了我一個現實中的疑問:為何 Uber 司機揸名貴房車載客,但以不太貴的車費也可維持生活?原來不少 Uber 司機都像大衛般,家境優越不缺錢,純粹希望接觸社會中不同的人而揸 Uber。既自由,又符合生活品味。

(ViuTV截圖)

你我他都經歷過的愛情故事

《綠豆》作為一套愛情小品,留給觀眾的幻想空間比處境劇大得多。相信不少人都有過不同的愛情經歷,你未必有一個像大衛、趙子龍或瑪嘉烈的男女朋友,亦不需親身經歷他們的愛情體驗,但最少仍有空間幻想自己身處其中。趙子龍的「左右逢源」、瑪嘉烈的「死口不認」,是常看到的人物性格。在劇集中,角色的行為舉止、談吐,以至職業,恰到好處地將這些普遍的性格立體地呈現。

少年版趙子龍與大衛(ViuTV截圖)

此外,趙子龍和大衛之間的關係也描繪得非常細膩。「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着愛」,當中的愛是什麼的愛,友情的愛或是愛情的愛?其實很難分得開。劇本將他們從少年寫到中年,不經意地將他們之間的「愛情」滲出來。愛情故事,從來都不需要大場面、太曲折的劇情,甚或可歌可泣的大故事,反而將小事慢慢堆砌,才是我們所經歷的愛情故事。

收視低口碑佳 最終效益可能更好

之前 ViuTV 的《跟住矛盾去旅行》開高走低,觀眾太大期望,結果換來平平無奇的感覺。相反,之前不算被睇好的自家製劇集,卻帶來一種清新的感覺,令人有點喜出望外。淡淡的開始,濃濃的完結,是新鮮的味道,也留下餘韻。

愛情小品比起家族情仇故事,規模或許差很遠,但更考演員演技和編劇的功夫。只有好故事、好演員,才能寫實地呈現愛情小品中最觸動人心的地方。小品劇集未必帶來高收視,卻可對準那些對大台日益厭倦、高知識的觀眾,他們對電視節目仍然期待,而且帶來的廣告收益,可能比在大台賣 1000 次洗腦廣告大得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