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是逃避現實?是投入現實!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不少動漫的表達手法也用上了文學的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即使看似脱離現實的內容,其實只是用上一種誇張和荒誕的手法,去除無關痛癢或次要的枝節,使現實可以更沉重更赤裸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迫使我們去面對和反思。
黃偉豪
去年7月29日動漫節開幕,一位動漫迷器材充足,紮馬舉機拍下一名打扮成動畫《KERORO軍曹》角色的Cosplayer(角色扮演者)。(梁鵬威攝)

今年的動漫節雖然在颱風下黯然落幕,但動漫的社會功能及意義卻是永垂不朽。

相信很多喜歡動漫的人士也有類似的成長經歷,被阿媽或阿爸斥責:「有書唔讀,只是掛住看漫畫和卡通片!」在很多家長眼中,動漫仍是背負十惡不赦的罪名,是青少年誤入歧途的開端。

以魔幻現實主義去蕪存菁 漫畫與諾獎文學作品異曲同工

但以上的觀念,卻必須被改變。動漫和文學一樣,可以被視為是創作者表達思想、感情和訊息的途徑,分別只在於文學用上純文字,動漫卻較依賴其他方式。不少動漫的表達手法也用上了文學的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這門派大有來頭,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便是以這種手法來寫成了著名的小說《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最終更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

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是,即使看似脱離現實的內容,其實只是用上一種誇張和荒誕的手法,去除無關痛癢或次要的枝節,使現實可以更沉重更赤裸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迫使我們去面對和反思。

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使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寫成著名小說《百年孤寂》,最終更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Wikimedia Commons)

美國隊長、蝙蝠俠和哥斯拉 統統反映現實

動漫反映現實的一大經典例子是《美國隊長》。1941 年出版的第 1 期的封面,便出現一拳擊倒希特拉的震撼場面,大快人心。這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對二戰的擔憂和期望。總之,在現實中面對的困難和恐懼,動漫英雄也可以幫你一一解決。

1941 年出版的《美國隊長》第 1 期的封面,出現一拳擊倒希特拉的震撼場面,大快人心。(Wikimedia Commons)

最多動漫英雄出現的年代,也往往是社會最動盪不安的年代。正如香港在戰後遇上的社會貪腐和不公義,帶來了武俠小說熱潮,一眾武林高手行俠仗義,激勵市民的士氣。

蝙蝠俠是動漫中另一經典人物。他是極少數沒有超能力的著名英雄人物,所要對付的敵人也多是黑幫惡霸,而非外星怪物。他的故事所反映的意義,是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英雄也可以是凡人,罪犯也本是常人,社會的最大敵人就是人性的軟弱和墮落,以及腐敗和失效的制度。

最後一提的是永遠打不死的巨大怪獸哥斯拉。哥斯拉因人類核試而誕生,亦反映了日本人源於原爆的無限恐懼。哥斯拉不可能被消滅的原因是,武器的槍口永遠對錯了方向,真正的怪獸不是哥斯拉,而是人類自己。它只是問題的表象,本身也是受害者。只要人類一日不願意放棄用科技操控大自然的野心,不尊重世界的平衡和秩序,哥斯拉,這一隻由人一手創造出來的自我夢魘,也永遠不可能消失。

以上可見,不少的動漫,看似魔幻,其實是無比現實!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