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後兩周年.博評相集】以「攝影語言偽術」反映「外部勢力」

撰文:波夫波
出版:更新:

如果攝影是語言。那麼有「語言偽術」,就會有「攝影語言偽術」。

在雨傘運動期間,我多次聽到特首、高官及議員提到「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甚至背後策動雨傘運動的指控。當然我們還未看到特首提供的「證據」(這也許是另一句語言偽術),但民建聯的李慧琼回應時卻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相信就見到證據,唔信就話係生安白造。」

這立即令我想起鬼神之說:「信則有,不信則無。」莫非,外部勢力就是「鬼魂」、「外星人」和「古文明地洞人」?我更感好奇的是,我們是先看到證據而相信,還是先有信念才找相應的證據配合?

在雨傘運動後,我與藝術家張康生在「光影作坊」舉辦了對話展「勾犀科實」,因為構思和對話的過程橫跨了雨傘運動的始末,我們最終的創作都在回應有關運動的影像和話語。

【波夫波傘後兩周年相集:在鏡頭中,看到我們的恐懼和盼望】

「勾犀科實」是Outside Forces的粵語譯音,即是「外部勢力」這詞語的英文粵語翻譯版,可見我們展覧對「語言」的遊戲性質。張康生以網絡上藍絲黃絲的言語,拼湊成雨傘運動中具代表性的照片,視覺處於含糊與具象之間,在社會藍黃二元對立嚴峻、新聞圖像簡單直接點到即止的現象下,他的作品是一道嚴肅的批判。

我的作品則以「攝影語言偽術」為基礎,利用大眾相信照片「反映真實的力量」,來玩弄似有還無、既真又假的攝影語言,就當做下好心幫忙特首鋪陳出「外部勢力」的視覺證據。這些照片的參考點,正是來自於「科學攝影」、「鑑證攝影」或「靈異照片」的視覺框架。

【波夫波談「勾犀科實」:靈異照片 眼見為實?】

所謂「攝影語言」或「修辭」,部分源於一些過去運用圖像的習性和規則,因為攝影由發明到現在已經歷了177個年頭,足以建立自己一套語言習慣。

例如過去曾經認為黑白照片會比彩色照片更「真實」,驟耳聽來好像很荒謬,但事實是因為當時的廣告大都以彩色攝影吸引讀者眼球和消費,加上紀實攝影的黃金時代都在黑白照片的年代,於是便有了這種約定俗成的想法。這些語言或修辭並不是不能打破,攝影科技的變化和攝影師們刻意的挑戰傳統,都讓攝影的語言推陳出新。

我們有沒有能力指出攝影的語言偽術,就像指出特首的語言偽術一樣?也許,我們連仔細看一張照片的耐心和興趣都沒有,更何況指出錯處和背後的意涵。舉例來說,有幾多讀者能察覺到,上面圖片中的手套原來有六隻手指?但那又暗喻了什麼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全部相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