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鐵道飛虎】主旋律 新包裝 香港製

撰文:Ben Au
出版:更新:

《長城》、《擺渡人》和《鐵道飛虎》這三部電影被戲稱為近期國產片劣作三寶,關於前兩部已經有相當多影評論述,唯獨成龍主演的《鐵道飛虎》似乎被忽略。
曾聽有些片商PR說:「不怕影片爛,也不怕你們罵,就怕你們連罵都懶得罵。」
既然如此,筆者在三寶已觀其二的情況下決定把最後這一部也啃下來吧。

《鐵道飛虎》官方劇照

與抗日神劇異曲同工 靠醜化日軍作喜劇元素

《鐵道飛虎》毫無疑問是一部壞電影,但好老實地說,如果真是有一種劣作是看完你連罵都懶得罵,那《鐵道飛虎》又算不上這類。影片講的是抗日故事,起初一聽抗日,而且是國產片,腦海即刻浮現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而《鐵道飛虎》雖然沒有看得人瞠目結舌的手撕鬼子,但影片無論劇情還是人物設計都同抗日神劇有異曲同工,所以和神劇比《鐵道飛虎》大概也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影片的情節和人物設計都遵循着抗日神劇的特點,就是把日軍的智商都降到最低。片中鐵道飛虎們的每一次行動幾乎都沒遇到什麼困難,就算偶爾遇到阻滯解決的方法,並不是飛虎們有多勇武和智慧,而是對方實在太蠢,而且蠢得都千篇一律。

日軍的低能不僅體現在那些士兵甲乙丙丁,就連片中可算主角,池內博之(《葉問》他好歹能和甄子丹大戰三百回合)飾演的日本軍官山口也是以丑角來設計,在片中他三番四次被整蠱,行為更是醜態百出,例如中了迷魂藥一場戲竟然設計他色迷迷的眼神對着一個肥胖男人動手動腳,最後還要親下去,影片的這些所謂喜劇元素皆是以醜化日軍來製造。

《鐵道飛虎》官方劇照

潮語屢次出現 不好笑反惹厭惡

成龍帶着兒子房祖名還有幾個大陸偶像小生,去演繹紅色題材裏面的鐵道游擊隊在山東抗日。成龍父子的港式普通話在一眾北方演員中已是十分出戲,那些偶像小生片中造型和氣質,也沒有一點是令人信服他們能抗日。黃子滔一開口唱「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還以為是現代人穿越回了30年代。更壞的是,編劇自以為有喜劇效果,胡亂編造,竟讓大陸互聯網的潮語從30年代的人口中說出,什麼「疼死寶寶了」,還有成龍多年前的洗髮水廣告那句duang(即香港多年前也曾流行過的潮語「動L」)屢次出現,不僅不好笑,而且十分令人厭惡。

導演丁晟在大陸可說是拍動作片較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他的電影通常都自編自導,還有剪接也常親自操刀,特點往往都講求快節奏。他的電影又常與成龍和成家班聯繫在一起。2010年和成龍首度合作的《大兵小將》也是在賀歲檔上映,當年票房大收,之後又和成龍合作賀歲檔《警察故事2013》在大陸收5億,另外還有兩套動作片《硬漢》和《硬漢2》動作團隊皆是成家班,所以有大陸影評對他的評價是「內地陳木勝」(這算是褒還是貶?)。

《鐵道飛虎》官方劇照

用香港導演和團隊 重拍紅色題材歌頌盛世

《鐵道飛虎》說到底還是徹頭徹尾的「成龍動作喜劇」。雜耍式的動作,活用場景各種道具,一切的動作元素都熟口熟面,但難說有多精彩,甚至有點沉悶,純屬「交貨」,對熟悉成龍動作喜劇套路的觀眾,都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儘管年齡不再允許成龍為動作戲去到盡,但有兒子房祖名頂上,片中多場戲更是父子兵上陣。房祖名兩年前在北京「涉毒」被拘留,星途一度跌落谷底,這次可看作成龍用紅色主旋律題材幫兒子翻身。

所以《鐵道飛虎》是主旋律的題材,全新的包裝,而這個包裝是香港製造,這也是近年大陸華語片的「新玩法」。近年藉着大陸電影市場向好,當局也試圖重拍主旋律題材、紅色題材來歌頌盛世,揚我國威,加強民族自豪感。要讓大眾接受這些題材,最好方法就是用香港導演和團隊,把題材拍成商業片,同時也可順勢把香港導演「歸邊」,令他們感受國家強大。

而對香港導演來說最實際的當然是北上片約一部接一部。去年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在大陸收10億票房便是成功例子,這部片的拍攝獲得公安部支持,直接進入公安部取景也是開先例。據說林超賢接下來會繼續執導同類題材,是關於中國政府打擊索馬里海盜。

幾年前曾經聽行內人說,當局拍板有幾個題材一定要請香港導演來拍,一個是拍解放軍,還有是拍紅色經典,古裝片有明朝戚繼光抗倭寇。紅色經典已有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徐克無疑是成功的,他幾乎把這個樣板戲改頭換面,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解放軍故事則有劉偉強拍成《建軍偉業》,當日公布製作團隊,大陸網民在微博揶揄:「黑幫片《古惑仔》的導演來拍《建軍偉業》真是太合適了。」至於戚繼光抗倭寇就由陳嘉上執導《蕩寇風雲》,這兩部片據說都會在2017年上映。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