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Rangers.影評轉載】超級英雄們的早餐俱樂部

撰文:特約轉載
出版:更新:

不少人十分好奇,一套兒童取向的特攝影集該如何與寫實的現代電影基調接軌,但獅門影業真的辦到了!
什麼超級英雄、戰隊特攝類型的外在糖衣都只是為劇情本身服務的敘事手段及附屬性娛樂,這版《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是充滿感動與熱血的道地YA青春片。如果你正疑惑著為何每回荷里活企圖拍出人物側寫厚實的超級英雄電影就非得走灰暗路數不可,那麼《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就是你的完美解答,它就是輕鬆喜劇的超級英雄電影裡的《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

(《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電影劇照)

文:Joker

這部全新型態的《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就像是屬於這個世代的《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五名在校園生活遭遇各自挫折的高中生,被無法理解他們的成人世界丟入「隱喻上」及「實質上」的「留校察看」,將原本互不相識、性格南轅北轍、卻各有難題待解的五人湊在一塊,在大敵壓境的非常時期學會彼此磨合、放下抑鬱的憤怒、打開糾結的心房,締結每人的凝聚力,讓每位孤立的個體成就出更強大的意志,攜手破除社會給他們貼上的標籤。

戰鬥場面少而精,情感面的描繪絕對真誠,故事重心全力聚焦在這群青少年的成長,一步一步階段式的舖陳他們從迷惘、憤怒,到確立方向、團結一心的蛻變歷程。經典的「Morphin' Time」宛如一場畢業的成年禮,從滿是怨嘆的泥沼中浴火重生,「變身」不再是簡單的例行公事,而是一個「認可」的神聖儀式,一個努力掙得的勳章。他們無法從狹隘的世俗眼裡得到應有的肯定,於是勇於爭取穿上裝甲戰衣的資格,開創自我的價值,當他們坐在大獸神裡俯視崇仰他們的民眾,那是這群少年少女破繭而出的耀眼一刻。

《早餐俱樂部》的五名主角同樣是在校園生活遭遇各自挫折的高中生。(電影擷圖)

青少年習題的主軸恰巧和導演狄恩伊斯拉利特的處女長片《超時空習作》(Project Almanac)十分相似,相信這可能也是他獲選執導本片的主因。個人對美國版系列比較沒啥印象,日本正宗的《百獸戰隊》《忍風戰隊》《恐龍戰隊》系列才是我的愛,但這部新版不光只顧著懷舊,找回舊版影集的老班底回來開同學會插花客串,具備強大煽情作用的經典主題曲大可拿來狂討觀眾淚水,但它卻反其道只出現在最關鍵的幕次,只因為編導更樂意花時間腳踏實地的為觀眾建立對新角色的情感基礎。

新版《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改編得非常成功,完全將九零年代純低齡取向的兩部電影版拋得老遠,2017年版的《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清楚自己的類型定位,清楚自己主攻的目標觀眾,在保留「卡通式幻想的戰隊風格」與呈現「寫實調性」之間互不相斥,節奏的掌握更是好的無懈可擊。本片不像一般的英雄片,劇情進行至中段便讓主角披上戰袍,而是讓主角於最後的決戰時刻才在身心上都具備了成為英雄的所有條件,而前面情緒的醞釀也使得主角以英雄之姿的煥發登場,更顯激昂。

那套五色戰衣不單是純粹的英雄披風,更是這群青少年活出自我的成長印記、破蛹而出後的嶄新羽翼。《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另一項最值得讚賞的一點,關懷同性戀族群的態度;同志議題在片中並非政治正確的片面表態,而是與故事本身緊緊相扣的核心元素,不畏世俗眼光,以同志身份堅定的奮鬥也是這部電影「活出自我」的其一精神,比起《美女與野獸》那種無感、連性傾向的界定都有些模糊的擦邊球,《Power Rangers:戰龍覺醒》的訊息傳遞更有誠意、也清晰許多,這對當年因同志身份而被劇組霸凌的藍衣戰士而言,也算是給了一份遲來的道歉了。 

片尾替未來即將登場的綠衣戰士舖梗的方式很有趣,哈哈哈!我們有多久沒看到如此直率的超級英雄片了呢?

 

【編按: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於Facebook專頁「Geek-Base」。】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