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學韓國輸出藝術,不如做亞洲第一文創「聚散地」

撰文:李偉民
出版:更新:
香港地方小、人口少,故此人才比例上也相對少,如想和韓國一樣,重點力量放在「出口」,並不現實。以韓國為例,他們每年「生產」的星星(包括為數眾多的boy及girl bands),往往過百人,故此香港不能只靠外「推」,還要把外面的人拉來香港「聚散」。
李偉民
FILMART會場內。(HKTDC)

我有幸和泰國文化部長在香港見面。在他眼中,香港在推動文化藝術創意方面,既有系統,也很出色(有時候,當局者迷,香港人也忽略了自己的優勢) ,他覺得我們在「軟實力」方面,是走在前面的。他讚揚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 的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非常成功,他們泰國今年也開始「試水温」,泰國電影公司在FILMART開始「擺攤」,發覺效果顯著,泰國的電影今次通過FILMART,也增加了出口的機會。這番說話,我聽得很感動。FILMART始於2007年,過去功臣是HKTDC 的Sophia Chong和今天管理的Jenny Koo,都是有心落力的。在第一屆的FILMART,我當了他們一些法律事情的顧問,記憶中,當年的檔攤不到80家,但今年已是800多家,成為世界三大的電影商節:其他兩個是法國康城和AFM(American Film Market)。

泰國文化部長說:「未來世界發展,是每一處地方都要發展自己的「軟實力」(soft power) ,如文化、藝術、創意、科技等等,大家看看韓國的成就便知道!」

他說得對,在當天晚上,我參加了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有限公司(IFPI)的「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2017」(Hong Kong Asian-Pop Music Festival 2017) (今年,是Gary Chan當主席,節目主理則是吳雨) ,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辦7,000人到場的亞洲歌星歌唱比賽(由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共八個亞洲國家派出專業歌手競賽) ,除了香港歌手李克勤作為表演嘉賓佔了主場之利,得到觀眾大聲歡呼之外,最受歡迎的歌星,與過去很多年一樣,都是韓國隊,唉,是他們的軟實力出口,當韓國的B1A4一出場,全場起哄「嘩嘩嘩」叫個不停,韓星真像魔法師……

韓國男團B1A4。(資料圖片)

那麽,香港如何發展我們的文化、藝術、創意的「軟實力」?香港地方小、人口少,故此人才比例上也相對少,如想和韓國一樣,重點力量放在「出口」,並不現實。以韓國為例,他們每年「生產」的星星(包括為數眾多的boy及girl bands) ,往往過百人,故此,香港不能只靠外「推」(push) ,同時我們要內「拉」(pull) ,即把外面人拉來香港「聚散」。你看:連泰國文化部長都要來香港參觀FILMART,這些在香港本土發生的文化、藝術、創意活動,多麽吸引外面的人來。

「拉」的要素,便是要把香港成為「聚散地」:外人到訪香港,可能進出是為了來「交易」,也可能進出是為了來「交流」。「交易」產生經濟,「交流」產生活力:而經濟可以改善香港人的生活,活力可以提升香港的地位;前者讓香港人賺錢,後者鞏固香港的國際吸引力,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所以,我堅定不移地相信,如果香港要發展文化、藝術、創意的軟實力,一定要打造下面4方面的平台:

(1) 人才和「產作品」的培養平台
(2) 文化、藝術、創意的交流平台
(3) 上述「產作品」的宣傳發放平台
(4) 這些「產作品」的交易平台(看看香港每年的藝術拍賣會的經濟成果,便知道它的厲害) ,藝術工作者也要吃飯,故此,藝術經濟是必須的。

關於第一點,即人才和產品的平台,香港這方面的打造是最不足夠的,第一,香港地少租金貴,所有「工作室」在這情況下, 都很難起步,又是老土的說一句,希望有更多的土地供應,支援創意人才; 第二, 要鼓勵外面人才, 來香港和本地人才合作,所謂「 雙木成林 」,創造更多的人才活力。

關於第(2)、(3)、 (4)點,香港已經不錯, 現在最急需的是鼓勵商界, 投資在這些文化藝術創業的新工業; 第二, 除了現在因為Art Basel所帶動的所謂「3月藝術月」以外,可以在每年的10月份或11月份, 再來多一個「 本地藝術推廣月」,則成果會更豐盛。

除Art Basel外,可於10月或11月再辦一個「本地藝術推廣月」。(資料圖片)

有人問:「亞洲各國也不笨,如果他們急起直追,在香港發展文化、藝術、創意,我們有優勢嗎?」香港當然有優勢,而且不利用這些客觀優勢,我們才是笨蛋。香港擁有下面11項優勢,是别的地方要競爭或取代,絕非容易(如果容易,Art Basel一早已給别的國家搶走) :

(1) 没有外滙管制,交易自由
(2) 在香港藝術創業展貿交易,税局絶少為難
(3) 這裏思想自由,「產作品」可以開放地處理及交流,政府不會禁止或阻礙
(4) 香港没有文物法或文化藝術品特別報關手續,故此限制較少
(5) 商業行為以西方社會慣常做法為準則,大家都明白
(6) 司法獨立,擁有法治,交易受到保障
(7) 我們是「雙語」(中英) 地方,交易及交流都方便,試想想,如果是日文或韓語,全世界人士容易溝通嗎?
(8) 香港處於亞洲中心,交通現代及方便
(9) 我們有國内龐大市場作為後盾(FILMART的成功,主要也是因為國内市場的發展)
(10) 我們中西、新舊合璧,許多外國人覺得香港充滿文化魅力,我知道很多藝術家愛死深水埗、筲箕灣、西環等老區
(11) 香港擁有一大群人,在外國成長或受教育,他們絶對明白外國人在文化、藝術、創意上,想甚麽、要甚麽,當然容易和外國人建立互信

除了舊經濟、舊實力,我們既然擁有上述11項有利條件,除了目前的藝術拍賣交易作為主要的經濟力量,我們同時應該發展其他方面的文化、藝術、創意等「軟實力」。當泰國文化部長也欣賞稱讚香港,我們香港政府,以至香港人,還等什麼?大家一起加油,把香港建設成文化、藝術、創意之都。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