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來稿】超市免費生果,反映西方兒童教育與香港大不同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Tony Li

香港家長們每天都竭盡所能為自己孩子創造一個較高的起點,希望能贏在起跑線上。孩子未入讀幼稚園前就已經安排他們去playgroup、幼稚園面試班、學前英文班。開始讀幼稚園了,又去興趣班,英文班之類。一直到大學之前,小朋友的課外活動唔係補習班就係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反正都是跟學業和前途有關。

因此在香港從事教育行業嘅公司十分有「錢途」,亦多如繁星。什麼補習天王、補習明星之類的廣告亦都隨處可見。我們對於孩子的前途問題真是用心。不過,我們是否過度專注於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呢?我們到底是在培養社會棟樑,還是讀書機器?我們整個社會的關注點都放在學業成績上,卻忽略了其他方面。

我們經常話外國的教育制度有幾好,其實不見得真的有幾好。只不過人地着重的是孩子的全方面發展和培養,而不是單純在學業成績上。而這種關注是整個社會的,而不像香港是單方面。

舉個小例子:

外國有市為小孩提供免費生果。(作者提供)

如圖所見,外國的超市會預留一些生果給小朋友免費食用。小朋友可以拿走也可以當場食用。姑勿論是否涉及商業因素或稅制問題,我們只談論這個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後所涉及的一連串的問題。

首先,超市把免費的生果放在當眼處,沒派人去看守。這代表着超市信任小朋友的自律,也信任家長對小朋友的品德教育。

而小朋友到底拿一個或者拿走全部,這又涉及到家長對小朋友的德育教育和家長自身的品格。

我的文筆不太好。舉出這例子只想說明一件事,外國教育制度優勢的地方是整個社會一起參與。這是香港社會所欠缺的。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