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如何鼓勵孩子精明上網,而非沉迷打機?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早前跟中學同學聚舊,一圍檯的大小朋友走在一起,好不熱鬧。我們都帶著小孩同行,少有聚頭,一眾父母當然把握機會聊天,於是席間的小朋友就自行找節目。兩個大一點的小男生在檯上排了一個戰場,讓士兵們打仗;另一個小朋友則在用神地看YouTube卡通片;當然亦有兩個只顧食食食的小肥妹。席間朋友對小孩子上網、用電子屏幕各有不同看法,有的覺得無傷大雅、有的堅持不可縱容、有的反倒覺得是不錯的教學工具。

數年前有一條印度電訊商的宣傳片,指新世代都是生於網絡世界,廣告開始在一個產房,BB甫出媽媽肚子,就用助產士的電話Google找出如何剪臍帶、接著伸手拿美女護士的電話selfie、再Live產房實況,最後更拍下被嚇呆了的醫生樣子,然後在社交平台Share,這些耳熟能詳的上網日常,就是生於網絡世界BB的寫照。

Internet 已是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雖然我也很盡力減少雪雪的Screen Time,但畢竟隨著她長大,將網絡從生活中完全切斷,是絕無可能的。兩三歲前少用電子屏幕是兒科醫生的建議,再大一點,就是很實際的學校日常,也避無可避,學校要求學生用iPad交功課、家長們也要從Moodle看孩子的學校通訊。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或之後的世代,都活在這樣的世界。

本頁曾經數次提到PISA 這個由國際經合組織舉辦的學習評估,也提到除了成績以外,不同國家的孩子過著怎樣的生活。既然網絡是生活的一部份,那在各地的小孩子如何使用Internet,也該是個有趣的研究。上網可以用作打機、娛樂、用社交媒體、看新聞或閱讀資訊。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原來,小孩子使用網路的習慣竟然和家庭收入、生活階層,以至成績都有關連。

PISA 學習評估(OECD PISA Index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status 擷圖)

不少地方的數據也顯示,近年學生使用網絡的比例開始相較普及。在北歐五國、荷蘭、 瑞士和香港,即使在低收入家庭, 也平均有 98% 以上的學生能夠上網。不過,在哥倫比亞、泰國、墨西哥、越南等地,則依然只有少於20%的低收入家庭小孩可在平日接觸網絡。國家經濟發展與學童接觸網絡固然有關,但與孩子發長更大關連的,不是上網時間,而是上網內容。到底不同的孩子,會利用上網時間做甚麼,這才是關鍵。
 
上圖是有關「每週至少有一次玩電腦遊戲或讀新聞/有用資訊的比率」,橙色代表玩遊戲,藍色代表吸收資訊;條狀的是較低收入家庭(bottom quarter)的結果,三角部份則是較高收入家庭的狀況(Top quarter)。圖中可見,幾乎在全部地區,高收入家庭孩子使用網絡吸收知識的比率,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高。以香港為例,約85%較高收入家庭的學童,用上網時間吸收資訊,比率與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多出 10%,新加坡的學童則有 20% 的分別,日本和上海等地的差別都超過15%。值得一提的數字是,日本和上海的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孩子,竟然只有一半會透過上網吸收有用資訊。
 
有錢人真的會「打少D機」?可能不少家長有見及此,會立即收起孩子的iPad,以防孩子將來有機會向下流。如其倒果為因,把「打機」時間視作家庭收入的指標,我們不妨思想一下,如何能鼓勵孩子主動在網上時接觸有用資訊,而不是沈迷在電子遊戲當中。總有一天雪雪也會接觸網絡世界,讓他們懂得精明地上網,準備在未來這個不再一樣的世界打拼,可能是我們這一代父母可以做,及更應該做的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