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國際親子台】最好的兒童圖書館不需高科技,只需有心

撰文:Hello Bonnie
出版:更新:

上周跟沈爸爸去旅行,他是個愛書人,所以在行程中加入了參觀圖書館一項。到多哈這中轉站,順道留了兩天,踫巧當地最新的國家圖書館(Qatar National Library,QNL)剛落成不久,我們到了當地打疐,這所圖書館由荷蘭知名建築師Rem Koolhaas設計,他本身亦是設計西雅圖中央圖書館(Seattle Central Library)的旗手。一步入QNL,我們就被一排一排梯級型設計的書架吸引,那裡真的把書當成藝術品。以往圖書館一排又一排的書架,目的是把書本整齊排列,務求放到最多的書,但QNL的設計則是盡力讓每一本書都能被讀者看見,是以書架是層層遞進規劃的,據說這個全新國家圖書館套用了不少新科技,包括執書排書的智能系統及整全檔案庫等。

上周筆者跟丈夫沈旭暉到訪了卡塔爾國家圖書館(Qatar National Library)。(作者提供)

正如開首所說,這是個「以書為本」的圖書館,猜想設計者應是個愛書之人;但我認為真正先進的,是這圖書館的格局也非常「以人為本」,在人工智能能取代一切之先,人性化的出發點反而是真正的超前。她不單設有「兒童圖書館」,更把她設於QNL的餐廳旁,以透明玻璃稍為分隔,目的是方便媽媽們可以一邊姊妹淘、一邊看著小朋友,又因為在餐廳食飯時不免會有一定聲浪,這就正好跟「兒童圖書館」內的玩樂聲互相抵消。方便父母照顧之餘,又能免除在圖書館發出聲浪時的尬尷。當然,若社會有多點像日本岐阜的社區中心兼圖書館的公共建築,父母和孩子就更能輕鬆自在。早前有FB專頁介紹了岐阜那座「最不孤獨的圖書館」,正是容許孩子在當中隨意奔跑、說話的,只要脫掉鞋子,就可以跳入軟墊當中,自由自在地跑跳爬行。在這樣的社區和圖書館陪伴長大的孩子,不愁寂寞。

有孩子的父母就更加明白,要求孩子長時間坐定定,是不設實際的期望,故QNL在「兒童圖書館」旁,加入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型攀石牆,以供孩子放電。這設計跟香港近年把圖書館跟體育館毗鄰,方便一家大小到圖書館後,可到體育館內的室內遊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其想法子困著孩子乖乖靜坐,不如找點子讓他們願意專注學習。

卡塔爾國家圖書館(Qatar National Library)的兒童圖書館。(作者提供)
+6

又因「兒童圖書館」的目標群由0歲開始,QNL的設計也願意思考這些小小的腦袋,是如何閱讀世界? 故「兒童圖書館」要做到的,不是藏書量有多豐富,而是有多明白孩子的學習模式。他們不是透過看地圖或讀《80日環遊世界》去觀看世界,的確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大很闊,一切都有創造的可能,透過身體的不同部份去「閱讀」,才是小孩的常態。

雪雪學懂什麼是「Farm」,不是因為她學到這四個英文字母的讀寫方法,而是因為我們一起唱過「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她就明白農場內有農夫(MacDonald)、有不同動物(chicks, ducks, cows, pigs, etc.)、牠們會發出不同的叫聲(chuck, quack, moo, oink),那裡是嘈吵但快樂的地方,這是她用聽覺「閱讀」後對Farm的了解和結論。

雪雪也不會因為看攀石書而學曉如何征服石牆,但她會因為爬過又跌過,而學會手腳協調與平衡,這就是以觸感「閱讀」的成長過程。所以,「兒童圖書館」不一定只有書本,小朋友的「閱讀」是多面的,一箱波波也許比一系列教顏色或形狀的書更有啟發性,一面鏡子其實亦比一套教身體不同器官的書,更能讓孩子認識眼耳口鼻。

最好的設計未必需要最高的科技,而是最高度的用心。小時候,圖書館於我,最強烈的印象,是一個寂靜無聲的地方。希望有一天,圖書館於孩子而言,最深刻的,會是一個快樂學習的場所。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