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PISA.博評】心態決定境界——學童成績好的秘訣不是補習

撰文:麥嘉隆
出版:更新:

自2000年開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每三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PISA),全球有超過70個會員國與夥伴地區參加,評估十五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

學生參加 PISA 除了要完成試卷外,還需填寫一份二十多頁的個人背景及習慣問卷,收集參與者的個人習慣、心態與信念、家庭背景、學校教學模式、和學習策略等。現時 PISA 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和決策當局的重要參考資料。

世界著名的麥健時顧問公司(McKinsey & Co)對PISA一直十分關注,並利用統計軟件分析學生成績和個人背景及習慣的關係,不久前發表最新報告《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數據分析的新啟示》(How to improve student educational outcomes—new insights from data analytics)。 報告將學生按地域分為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非及中東、北美五個地區。 結果發現,原來無論在世界任何角落,學生心態與信念(Mindsets)是影響成績表現的決定性因素,重要性遠遠高於「家庭背景」、「學生行為」、「學校因素」和「老師因素」等。

報告結果發現,原來無論在世界任何角落,學生心態與信念 是影響成績表現的決定性因素(McKinsey Analysis)

數據還特別指出,學生即使是來自低收入家庭(樣本中最低的25%),即現在北京市要消滅的所謂「低端人口 」,只要有正確積極的心態和信念, 成績可以勝過高收入家庭的一般孩子。 

優良的學生心態和信念可以反映在學業和日常生活方面,主要幾項包括:

做事願意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相信勤奮是成功的要素和努力學習會對將來工作發展有利
不會因考試而感到焦慮
對學校有強烈歸屬感

上述結論其實是老生常談,現在不少在政商界居高位的人士,都經歷過相當艱辛的孩童和青少年時代,他們靠努力讀書拼命工作,兼遇上香港經濟快速發展的機會,得享豐厚的回報;可惜現在很多想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家長,以為成功之道在於找一條龍幼稚園、補習社、體藝班之類的地方,反而忽略了最基礎最便宜的價值觀培養;不單如此,當上一輩提出要刻苦打拼的時候,反會被評為涼薄、離地 、老餅。

現在很多想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家長,以為成功之道在於找一條龍幼稚園、補習社、體藝班之類的地方,反而忽略了最基礎最便宜的價值觀培養。(視覺中國)

英國有一個非牟利組織 The Brilliant Club,組織和培訓博士生到經濟資源最貧乏的學校當助教和給學生補課,補課的內容不一定和學校課程完全掛鈎,很可能是博士生研究範疇的簡化版,其目的,是令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透過和博士生的接觸,對高等教育有更深了解和期盼,燃點他們努力學習的鬥志;組織成立短短六年,深受英國學界支持。 

香港教育改革二十年,造就了日趨蓬勃的教育生意 ,補習名師一年收入三千萬,學生壓力有增無減,自殺的消息常有所聞;期望政策當局能夠多一點創意例如參考 The Brilliant Club的成功經驗,家校合作,在培養學生正確心態與信念方面徹底做功夫,功德無量。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