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甩教仔學】因為懶,所以同阿仔玩國際象棋

撰文:任建峰
出版:更新:

今個聖誕、新年,我請了幾日假陪阿仔。
在這假期中,因為天寒地凍,不是每天都適合去街,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與他玩國際象棋。
為何會選擇這活動?一切就要由個「懶」字說起。

筆者的兒子自小很喜歡玩桌上遊戲。(參考圖片/Get Set Parents)

第一個「懶」:懶得去學很多桌上遊戲(Board Games)

我老婆除了做全職媽媽及我們一家的大內總管,她還有一盤網上賣玩具的生意,而她重點賣的就是某歐洲品牌的益智桌上遊戲。因此,阿仔從小時亦很自然地有玩不少桌上遊戲(不只是老婆賣那些,一些市面上較常見的都有玩),而且還要很喜歡。

但是,作為一個典型不用上班時就懶到爆的麻甩佬,要我去一路去跟阿仔同老婆學玩各式各樣桌上遊戲實在是既吃力又覺得有點麻煩。所以,我通常都盡量鼓勵老婆同阿仔兩個自己玩。不過,阿仔又時常想我陪他一起玩桌上遊戲,所以我始終要想想辦法。

第二個「懶」:教阿仔玩一個我由細玩到大的遊戲

既然要與阿仔玩桌上遊戲,但我又懶得不停學新遊戲,但又要找一個他應該會百玩不厭的遊戲。要百玩不厭,我覺得這遊戲最好就是千變萬化、易學難精,還要勝負是完全掌握在玩家手中。符合這些條件而我又記起的遊戲主要有三個。

圍棋:我完全不懂得怎樣玩,如果想阿仔玩就要與他一起由零開始學。這與我以懶為先的大前提背道而馳。

中國象棋:這個我懂得玩,但帶來兩個問題。首先,阿仔是打爛沙盤問到篤那種人,我們未玩他已經會問為何要分成「帥」與「將」、或「相」與「象」等問題,基本上未玩已經要做很多功課去回答問題,與以懶為先原則不符。第二,到了阿仔學完最基本的,我已不懂教他棋局內的千變萬化、又看不明教這些策略與戰略的書籍。如果是這樣,他很快就會玩厭。

我最終選擇了教阿仔國際象棋。

筆者最終選擇了教兒子下國際象棋。(Getty Images)

第三個「懶」:我教不到(或懶得去教)的,我看得懂的書都能教

我讀中學時曾經一度沉醉於國際象棋(在澳洲,這其實並不被視為什麼高尚的遊戲),曾經是中學校隊的一分子,不過是沒有天份、輸多贏少的成員。當時,我亦很喜歡在圖書館借不同教分析棋局的書來看,甚至連報紙、雜誌內的國際象棋專欄的「汁」我都要「撈埋」。

所以,懶惰的我還有足夠的記憶去教阿仔玩國際象棋的基本功。然後,到他要學一些策略、戰略時,我一方面還能教他一些基本原則(如控制棋盤中間位置的重要性),而開始較複雜的我又可以叫他自己看書(他不明白時我亦能幫他解釋一下)。

為了方便阿仔自學(他能自學就表示我只需要陪他玩,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教他),我今年送給他的就是三本兒童學國際象棋的書。然後,為了教他怎樣看懂這些書,我就叫他怎樣看國際象棋的代數記譜法(algebraic notation),還在與他下棋時用這方法紀錄我們的棋局,確保他很快就上手。

阿仔已愛上了國際象棋,時常想我與他玩。我又不需要做功課或學習新東西就能與他玩這個桌上遊戲。國際象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是有心機玩的話,一盤棋可以玩很久,幫阿仔有建設性地消磨時間。而既然國際象棋是個二人遊戲,我現在亦能大條道理對說,因為老婆不能與阿仔玩國際象棋,所以阿仔要玩其他桌上遊戲時應該與老婆而不是與我玩。對我這個懶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完美!

當然,每個父母與小孩玩的「懶」方法都會不同,不一定是國際象棋、不一定是桌上遊戲。但是,無論怎樣「懶」也好,作為父母的我們只要有心去想,就一定會找到一些令自己方便、令小孩開心的親子玩樂方式。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或團體,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