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甩教仔學】帶住小孩去旅行 痛苦與驚喜的矛盾

撰文:任建峰
出版:更新:

說到去海外旅遊,現在大家香港中產家庭小孩實在是十分幸福。
他們不少都從年紀很小就已經有機會搭飛機去世界各地旅行。

現在香港中產家庭小孩,常有機會搭飛機去世界各地旅行。(視覺中國)

相對起來,我們那一代長大時,搭飛機是頗為罕有的事,不少就算是來自中產家庭的小孩都很少、甚至沒有機會出外旅行。就算是今時今日,對於很多基層家庭孩子來說,「搭飛機去旅行」都是遙不可及的事。

每當阿仔與我們一起出外旅行時,我都會再三提醒他,其實他有機會出外旅行是十分幸運的,不要以為一切是必然的。幸好,阿仔亦好像明白這道理,每次去旅行都會分外興奮,不會習以為常。

近日,在復活節後的一個星期,阿仔不需要上學。既然有大假,我們一家三口就去了一個星期日本的熱海與東京。通常香港人聽到日本旅遊,就一定會想起各種日式美食、風景、歷史、文化、溫泉、購物。我們的旅程並不是沒有一點兒的美食、風景、溫泉、購物元素。但每當成年人帶着小孩去旅行時,整個旅程都不多不少要遷就他們的興趣與需要。

先說一個「量」的問題。如果平時一個只有成年人的旅程是去到 10 個景點,與小孩一起旅行頂多去到 5-6 個。為何會如此?不如這樣說吧。小孩因各種理由「扭計」會令行程失了一點時間。他們步伐較慢又會失了一點時間。他們累、需要停下休息又失一點時間。他們在一個景點見到一些他們有趣的東西而死都不願走又會失了一點時間。

聽下去,這即是「玩」少很多東西?會否掃興?老實說,有時是頗掃興的,特別是如果旅程進度被拖慢是基於小孩「扭計」。但另一方面,步伐慢一點又未必是壞事,因為可以在每個地方看多一點,而成年人亦可以在小孩休息時同時休息、或用那段時間好好聊天。

有時,令小孩不願走的東西亦可以為成年人帶來驚喜。幾年前,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台北。有一個下午,我們先去了圓山站附近的花博公園吃午餐,然後我們原本是計劃專車去故宮博物院的。不過,吃午餐後,阿仔發現了原來我們的地點是所有降落於附近內陸飛機的必經之路。然後,他每件一隻飛機經過,他就張開手臂,扮飛機去「追」頭上的飛機。有了這個遊戲,他當然不願走,他終於玩到近天黑才累到要停下來。因此,我們最終去不到故宮博物院。但阿仔「追」飛機時的喜樂與傻勁為我們兩公婆帶來很多歡樂。

阿仔扮飛機玩到天黑,我們去不到故宮博物院,但阿仔為我們帶來很多歡樂。(視覺中國)

在「質」那方面,有小孩同行就自然會比起平時去的地方或吃的東西有點不同。去看什麼傳統文化?算吧,都是用一個多小時時間、轉兩次車去一個東京市外的船橋安徒生公園讓阿仔玩到全身都是泥會令他開心一點。想吃日本美食?有時都還做得到,但小孩喜歡吃意粉、薄餅多過江戶壽司,囉。想去輕井澤購物?一定要先花大半天與阿仔踩 4、5 小時單車,等他累到沒有力去反對才再去購物。

不過,就算是在遷就小孩的過程中,成年人都有得着。去安徒生公園,可以從阿仔的燦爛笑容令自己都感受到喜樂。有時去吃所謂「西餐」,可以讓一家人試一下當地人吃哪些「西餐」的風味。在輕井澤踩單車,可令一家人看到原來這小鎮除了購物中心外,還有很美麗的景色。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切都能幫助我們兩公婆重拾一點童真,及與阿仔多些在他的層面上相處。

與小孩一起去旅行,表面上很「痛苦」,但其實亦能帶來不少驚喜。說到底,其實都是那句: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這些與兒女相處的時光,到他們長大後,你想與他們去旅行、他們都未必想跟你去!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或團體,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