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博評】回應黃偉豪:七十後唔慘 八十後先大鑊

撰文:李聲揚
出版:更新:

寫呢篇文時正係 7 月 1 日,亦係本人 39 歲生日。對,我係 1978 年 7 月 1 日出世的。公開呢啲,因為會同下面講嘅嘢有關。

每一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中二病」:覺得自己嗰代係獨特嘅,有共同經歷,其他人唔明白。有時就演化為「Yeah 我至叻」嘅自豪,或者「我哋最慘情」嘅自憐。我在 1997 年中學畢業,校章仲有皇冠頭,好多同學拎嚟留念。我 1997 年入港大,亦係最後一屆舊學制,仲未行學分制,兩個 semesters 但所有科留到最尾先考。我 2000 年畢業冇耐就撞正科網爆破同 911,絕對可以講到可歌可泣。

早排睇到黃偉豪兄篇博評,講七十後係被犧牲和遺忘的一代。並非挑機,但我唔多同意,又即管講下我見到嘅情況。先此聲明,絕非咩嚴謹論證,只係分享下我身邊朋友同學嘅故事。冇時間慢慢搵數據,歡迎搵到更多資料嘅讀者支持或駁斥我。

【黃偉豪:七十後——被犧牲和遺忘的一代】

文首講過,我 1978 年出世,七十尾,而就我理解,黃偉豪兄應該係七十頭(有錯莫怪)。我相信多數人都同意,近幾十年香港,講環境呀,社會流動性呀,可以搵餐安樂茶飯呀之類,肯定係愈早出世愈好。我上司嗰代好過我,七十頭又好似好過七十尾。

但唔好誤會,唔係七十尾七十頭都要搞世代之爭階級矛盾。個重點係, 呢條「愈遲出世愈命苦」嘅埃汾曲線(Ivan Curve,對,我作的),一個方向咁行,但幾明顯在八十後嘅年代忽然更加斜。換句話講,六十尾易上位過七十頭,七十頭爽過七十尾, 但分別未必好大,就係去到八十中八十尾先極速跌 watt。

埃汾曲線(Ivan Curve)解說圖:「愈遲出世愈命苦」,在八十後嘅年代忽然明顯更加斜。(視覺中國)

黃兄講到同學間甚少人飛黃騰達。咁飛黃騰達呢啲嘢就好主觀,幾億身家你都仲可以話「普通料」,如果講啲冇咁世俗嘅,就更加難量度。但天地良心,香港人最擔心嘅,其實咁多代冇乜點變。都係安樂茶飯搵份好工,娶個老婆買層樓,僅此而矣。

用呢類「四仔主義」世俗指標量度,我發現我中學同學普遍都混得不錯。我就讀於屯門某官校,母校當年風評不錯,公開試成績算好。同學仔方面,普遍都唔係咩富貴人家,住居屋公屋嘅多。嗰個年代住屯門嘅都係開荒牛,可以有幾富貴?

但早兩年中學同學大型聚舊,真係發現同學普遍都感覺良好。未必有人上雜誌封面做年度風雲人物,亦應該冇人死咗會上 The Economist 嘅訃聞。但,班同學三十六七歲,普遍都唔使憂柴憂米,多數都已經結婚生仔,買埋樓,在公司做緊小頭目或中高層之類。咪向上流動,中產囉,獅子山下囉。

每個人有自己嘅故事,我都有,但宏觀嚟睇,我哋個年代,仲係畢業後搵工唔係太難,人工還可以,應該合理地儲錢就合理地買到合理嘅樓嘅。唔好講極端例子,就係一般而言。

唔好睇少呢種搵工—儲錢—買樓—結婚嘅「方式」,新一代嘅怨氣,好大程度就嚟自複制唔到呢套方式,然後變成 denial,「我拒絕跟呢個規則」。其實主要係有心無力。正所謂上得到車,邊個想一年去幾次日本?真的,遲我五年十年出世嘅,就未必玩到呢種遊戲。

正所謂上得到車,邊個想一年去幾次日本?(視覺中國)

送份生日禮物比大家,鍾意自己在 Excel 玩。玩個反向計算,有數得計。正常香港人打份工,冇父幹唔係投行才俊或名醫月球星球人,想自己買到層樓,2013 年左右係最後機會。當時「上車盤」可能三四百萬,仲可以比你做九成按偈,連埋裝修律師費印花稅乜乜物物之類, 四五十萬差不多,保守啲當五十萬。咁唔好計啲慳到食白麵包,又唔好計啲超級大花筒,唔好計啲年年加幾成人工或做極都咁霉嘅,我覺得,拉勻咁多年計,一個月儲五千蚊,算係合理。

即係 2013 年,你要做咗 100 個月嘢,8 年左右。2005 年你就要大學畢業,呢個係「最後上車機會」。亦即係話,閣下條精蟲,1983 年要搶到灘。原來 1984 年咁重要,George Orwell 都估唔到。

以上種種當然可加可減。想買港島嘅就早多幾年出世,要一年去幾次日本又加多幾年,有老豆資助些少可以減返啲,兩公婆一齊儲又減返好多。但個重點始終係,我相信我呢啲假設合理,唔會假設你十年冇得去旅行先儲到錢,亦唔會假設你要買半山。

你當然可以選擇唔做樓奴,或者覺得自己捉到樓市低位。但當好似 Minions 咁,盲摸摸儲錢儲夠就買,有數得計,「靠自己上車」呢條路,七十頭好輕鬆,七十尾都 OK。八十頭呢?就要好早立志先得,八十中尾嘅,此路已不通。若果 1985 年之後出世,而冇父幹可以獨力買到樓嘅,閣下唔係投資有道就係職場大贏家,相信已經上咗財經傳媒講名人樓市心得。

若果 1985 年之後出世,而冇父幹可以獨力買到樓嘅,閣下唔係投資有道就係職場大贏家。(視覺中國)

人生當然唔止買樓,「仲有買車娶老婆一年去幾次日本」。篇幅所限,不一一細表。想補充嘅係,八十中尾嘅,除咗買唔起樓,連其他向上流動嘅機會都細咗。當中亦唔係咩「廢老阻住地球轉」咁簡單。廢老就幾時都阻住地球轉,曹仁超話齋,我做得好地地,點要讓俾你上位?但七十後仲有兩樣嘢,至少比八十中尾嘅幸福。

第一,回帶講返,我 1997 年中七畢業入港大。但有啲成績唔係咁好嘅同學,可能冇大學讀,或者有大學收但唔讀,走去考公務員,做紀律部隊。個時機就真係 perfect 囉。因為 1999 年政府推行「公務員體制改革」,改晒人工福利長俸等等。對,我啲讀大學嘅同學,一畢業就已經係新制,反而冇讀大學嘅仲可以趕尾班車。咁你話,七十後係咪真係咁慘?不如望下八十後?

第二,七十後搵工面對嘅競爭,相對地仲係少。我年代已經係八間大學,但數目唔係重點,質先係。八十中八十尾搵工面對嘅係乜?係不少「膽正命平」嘅內地生。慶幸我搵工嘅年代冇呢啲問題,當年啲同學都係本地人多。到我同啲內地生一齊工作時,更加慶幸自己出世得早。嗰班學霸,中文固然好過我,不少又識講廣東話(香港讀大學嘛), 仲不少英文都好過我。而佢哋工作又專注過我好多,七點返工九點放工就係對住部電腦,手機都唔多 check,更唔會返返下工去寫文或睇博評。無意挑動矛盾,但面對咁嘅對手,八十中八十尾當然難上位啦——唔好忘記人地要求嘅人工可能仲低你一截,點搞?

結論:七十後可能慘過五六十後,但同八十中八十尾比,我哋仲係相當幸福的了。好老套講句,感恩,知足常樂啦。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