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來稿】回應「哲學成為中學學科可能嗎?」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魏盜珈來稿:哲學成為中學學科可能嗎?

文:吳舟明

很高興,社會上終於有人提出哲學在中學成科的討論。依本人之愚見,我認為社會需要在中學推動哲學普及的發展,這也對年輕人非常有用處,但策略上未必需要在中學強定成科。

一般來說,哲學給予別人的印象是「乞食科」,對社會和個人事業毫無作用。但事實絕非如此,哲學往往深究的是人類最深處的疑問和不安,例如人生的意義、生命之終章和苦樂的價值。這些命題都非常適合處於青春期,內心時有不安及疑惑的年輕人修讀,哲學問題好讓年輕人更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更加清楚知道自己的信念和生命往後的方向,是解讀生命苦難的一劑良藥。

事實上,要在香港推動哲學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像是大學的哲學系,本來就是非主流,現在的速食社會,要人認真思考,似是一件難事。加上,哲學老師的師資問題、資源分配、考評模式等,隨時分分鐘將哲學變成畸形怪胎,猶如現時通識科的發展。

現在的文青風潮也正正是一種思維上的反抗,開始質疑單講金錢的資本文化。(視覺中國)

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將哲學立成一科,恐怕會增加學生學習壓力,扭曲學習哲學的好意。另外,不排除有學生追求高分成績,也視哲學為背誦科目,所讀不知其義,隨時將哲學的本質離地化。

可是,社會其實正在靜悄悄地起革命,當一個社會只講金錢名利的時候,也開始猶如鐘擺一樣,促使更多人思考生命的意義,愈來愈多人認為有需要修讀哲學。現在的文青風潮也正正是一種思維上的反抗,開始質疑單講金錢的資本文化,據我所知,身邊有不少的朋友也正計劃修讀哲學系,可見漸漸形成一股風潮。

社會未必要將哲學在中學強定成科,反而可以在校軟性推動,使學生成為一種學習興趣。(視覺中國)

因此,策略上來說,社會未必要將哲學在中學強定成科,反而可以在校軟性推動,使學生成為一種學習興趣。因為一旦與成績掛勾,香港學生也會將哲學一科變質,隨時淪為爭奪分數、讓學生厭惡考試的學科然而。

因此,筆者在此建議學校的輔導組可加入生命哲學元素,引導思考生死;語文組則可安排舉辦例如奇趣盃或哲學思辦盃等辦論比賽、介紹中西哲學書籍,以及語理分析課程,提升學生學習哲學興趣及哲學氛圍;通識科則可教授政治哲學概念,更可鼓勵學生在校園設的speaker corner隨意發言。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