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博評】六狀元皆讀醫:論香港之學科貧富懸殊

撰文:廖詩颺
出版:更新:

香港文憑試DSE放榜,六位考取7科5**的狀元,異口同聲,皆稱將會讀醫,實蔚為奇觀。另據傳媒報道,過去5屆文憑試共有41位狀元留港升學,當中逾半從醫,可見風氣之盛。

可能香港讀書成績好的學子同時擁有高尚情操,喜歡懸壺濟世,救弱扶傾,所以大多投身杏林。然而在下乃滿口銅臭,俗不可奈之人,所以本文不談情操,單講錢途,欲探討一下香港醫科畢業生的經濟地位,是如何與眾不同。

香港醫科畢業生的收入是各科平均的三倍

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統計數據,2016年香港8間資助大學全日制課程畢業生的平均薪金為HKD$19,000(包括佣金及津貼)。數字貌似不低,然而各科收入差距不少,統計數據中沒有公佈中位數,難以評論此數是否被某些神科拉高。此外,大學課程不止8大才有,在今日香港「大學畢業生」五字涵蓋甚廣,自哈佛劍橋畢業回流的是大學畢業生,自菲律賓太歷國立大學遙距課程畢業的也是大學畢業生。根據去年公佈的《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1984至1988年出生的香港人,在25-29歲時擁有學士學歷的比例為47%,而且增長幅度不低,相信今日早已逾半。究竟一眾「大學畢業生」的薪酬如何?由於課程眾多,全面的薪酬統計自然難求,只能從政府去年底公佈的《二零一六年半年經濟報告》一窺端倪。報告指1990至1994出生並擁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在2014年的平均收入為HKD$14,900,相信與實際數字相去不遠。

至於醫科畢業生的薪酬如何,各大傳媒經常報道其起薪點為HKD$56,755,港人一般耳熟能詳。由於絕大部分畢業生皆受聘於政府,平均數與中位數也相差不遠。雖然這個數字只是基本薪金,但已是8大畢業生平均收入的三倍,相當驚人;如與包括自資學位在內的「大學畢業生」收入相比,後者更是望塵莫及。

英國醫科畢業生的收入與其他學科差距不大

醫生乃是萬人景仰之職業,其薪酬當比其他行業為高,這是四海皆準的事實。但在其他國家,醫生與其他行業的薪酬差距是否如香港之大,卻甚值深究。在下曾在英國,愛爾蘭,新加坡等地長居,以下所述乃是一些個人見聞。

英國的醫療制度與香港近似,都是以政府包底的公營醫療為主,國民不需額外供款。大多數英國醫科畢業生,亦如香港一般,受雇於英國政府NHS。現時一個剛畢業的醫生,起薪點為年薪GBP£26,614(即月薪約HKD$22,300),乃香港一半不到。受訓多年後,一個NHS顧問醫生的起薪點為年薪GBP£76,761(即月薪約HKD$64,400),這大概是香港醫生脫離侯士文生涯不久的價錢,相較下香港顧問醫生的薪酬(月薪起薪點HKD$175,576)更是天文數字了。

當然,香港與英國的生活水準不同,直接比較兩地薪酬之絕對數字的意義不大。但與同一國家其他科目畢業生的薪金相比,香港的收入差距卻是十分明顯。根據英國The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HESA)在2016年底公佈的薪酬調查,英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約為GBP£23,000(即月薪約HKD$19,300),竟與香港8大的畢業生非常接近。計算津貼後英國醫科畢業生的實際年收入約為GBP£28,200(即月入約HKD$23,700),只比大學生平均高出22.6%。由此可見,英國醫科與其他學科畢業生的貧富差距很低,而香港的「學科貧富懸殊」卻是非常嚴重。

英國醫科畢業生的收入不如香港般特別高。(視覺中國)

新加坡的學科貧富懸殊亦遠低於香港

當然,英國乃是左膠國家,貧富差距低是理所當然。愛爾蘭與英國相近,也不必多贅。新加坡卻是經常被香港人拿來相比的國家,皆因兩地之地理與經濟環境相近,亦同為經濟最自由的地區之一,與之比較甚具意義。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都會進行大學畢業生薪酬調查,數據比香港詳盡得多。最新的數字,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包括佣金及津貼的平均月入為SGD$3,515(即約HKD$19,900),中位數則為SGD$3,360(即約HKD$19,000);此數字與英國和香港8大相比,亦是十分接近。

新加坡的醫療制度與香港和英國的制度稍有不同,並非全由政府稅金支持。國民需為自己的醫療戶口供款,然而戶口的錢亦是有限,所以不少公司都會為雇員購買額外的醫療保險。據在下個人經驗,新加坡的醫療服務質素比英國和香港都優秀得多,當是制度使然。至於新加坡醫生的薪酬為何?據教育部的薪酬調查,醫科畢業生的平均月入為SGD$4,887(即約HKD$27,700),乃是香港一半不到。與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收入比較,只高出39%。可見新加坡的「學科貧富懸殊」亦遠不如香港嚴重。

香港政府乃學科貧富懸殊之始作俑者

如前所述,即使比較不同地區的薪酬絕對數字無意義,但比較各地之「學科貧富懸殊」卻很有價值。香港的「學科貧富懸殊」非常極端,醫生的社經地位亦是極高。在下久居各地多年,便從未見過一個地方的家長會如香港家長那麼想子女從醫。而此種「學科貧富懸殊」之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就是香港政府。由於香港政府是醫科生的單一最大雇主,其薪酬並非自由市場的供求結果。從大學究竟開設多少醫科學額,到接納多少外地醫生在香港行醫,到薪酬定價,到工時長短,到是否增建醫院和增聘人手,都完全是受政府政策左右,與自由市場無關。今日香港醫療制度的各種問題,如人手短缺,醫護工時長,新症難排,床位有限,病房如難民營,皆與這些政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只是這些問題超越本文範疇,且按下不表。

在下乃是俗人,自然滿口銅臭。而本屆文憑試6位狀元全部讀醫,相信俱為懸壺濟世,救弱扶傾。君不見狀元們受傳媒追訪,說到讀醫原由,皆是「醫生職業有意義和偉大」,「協助患病兒童盡快康復」,「社會上有好多人好慘」,「工作富挑戰可幫助病人」,並無任何一人談及錢途,顯然狀元們非因銅臭而投身杏林。They just happen to be the highest earners。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