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手記】香港人的方便主義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崇尚方便無可厚非。問題只是,當所有區域的居民都集中講方便時,其實也側面地顯示了香港人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沒有太多日常生活基本問題以外的想像。所以,在焦點小組討論中,問到大家對自己的社區的未來發展有什麼想法或期望時,往往會 dead air……
李立峯
很多港人覺得交通方便最為重要。(資料圖片)

文化與社會轉變焦點小組(編按:focus group)的研究,由於以地區分組,因此,小組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請參與者隨便評價自己居住的區域。原來這是很不錯的 ice-breaker,同住一區的市民輪流講吓自己的居住環境,很容易就熟絡起來。

方便:一個「很香港」的標準

話說回來,在絕大部分區域,小組參與者對自己區域的第一個評價,都是「方便」,印象中,西貢區居民差不多是唯一例外。

當然,這裡有個方法細節問題,我們要求小組的參與者,都要在自己區域居住至少幾年,也許那些覺得某區不方便的市民,一早就搬走了。所以,這個「研究發現」的重點,不在大部分香港人真的覺得自己居住的地方很方便,也不在香港不同地區「在客觀上」真的同樣方便(這明顯有違現實),而是:不同地區的香港人所用的評價標準,是那麼統一,那麼「香港」。

說這標準很香港,純屬個人觀感。以前一些朋友問我,為什麼讀完博士學位後不留在美國?我通常會半開玩笑地說:

「作為香港人,我需要屋企樓下方圓10分鐘步程之內有 7-11,美國唔啱我。」
街市是居民交流的場所,這就是大埔社區學堂想營造的公共性。(羅君豪攝)

但對小組參與者來說,什麼叫方便?印象中,很多組別都先強調交通,就算是很多市民會覺得「母雷公咁遠」的天水圍,居民都會說交通還算方便,「到香港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小時左右。」這倒所言非虛,尤其有了西鐵之後,如果你住在天水圍南部的天耀邨,出尖沙咀或過海到港島的中西區,應該比屯門、大埔或北區快。

三個年代的樓盤廣告 由平實到離地

交通之外呢?當然有人談街市買餸,有人談超級市場,有人談康樂設施。

我想起幾年前教授本科生批判傳播理論時,有一堂課,會播一些香港 80、90 和千禧年代的樓盤電視廣告。千禧年代的廣告,售賣一種完全脫離現實的上層社會想像;90 年代某些廣告,開始售賣一種 cultured middle class 的 lifestyle。還是 80 年代的廣告夠平實,就直接告訴你「鄰近地鐵站,交通方便,超級市場、康樂設施應有盡有。」香港人對方便的重視,應該是由來已久,並且由媒體恆常地 reinforce 的。

【建築平台:點解香港建築會搞成咁?】

崇尚方便無可厚非。問題只是,當所有區域的居民都集中講方便時,其實也側面地顯示了香港人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沒有太多日常生活基本問題以外的想像。所以,在焦點小組討論中,問到大家對自己的社區的未來發展有什麼想法或期望時,往往會 dead air,然後參與者隨便講幾句,就匆匆轉到下一個題目了。

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區議員都只做些「很平實」的工作。過去兩年,開始有很多組織和個人提出新的社區想像,會否慢慢改變香港人的方便主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