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迎新營.博評】只顧「自High」,忘了「Weak Ties」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在網上看到新生對大學迎新營(簡稱 Ocamp)的討論,他們擔心入Ocamp會不會由「玩Ocamp」變成「被人玩」,但我的憂慮是現時的Orientation Camp已變成Disorientation Camp,帶來集體迷失與迷惘。

今時今日的大學迎新營的最大問題,不是不文或幼稚,而是用俗語加學術語言的說法:只顧「自High」,忘了「Weak Ties」,後果不容忽視,足以影響一生。理由是目前不少Ocamp的形式,過於沈醉於一班人自己同自己玩,而忽視了在大學之「大」的意義下,去認識和聯繫校園內外不同背景,身份和地位的人。

創作本文時,曾考慮用「大學迎新營:學生只顧『自High』,唔參教授玩」為題,讓大家醒一醒神。雖然,在Ocamp裹也可有與教授和老師分享的時段,但一般時間不多,多屬於一些行禮如儀的官方禮節,沒有深切的交流,分享和互動。最後教授說了什麼,大家都是水過鴨背,沒有人記得清楚。

最後沒有採用以上的標題,是因為現時Ocamp,甚至更闊的大學生活,不只「不參教授玩」,而基本上只是自己同自己玩,不参任何人玩。用他們的語言,即過份「自high」,而忽略了和其他人的交流。這個問題的嚴重之處,可以透過由史丹福大學的社會學教授Mark Granovetter的Weak Ties Theory (弱連結理論)來解釋。

現時Ocamp基本上只是自己同自己玩。(資料圖片)

Granovetter教授的Weak Ties Theory 是源於他1973年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發表的<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著名文章,這文章更成為歷史上社會科學中引用次數最高的文章之一,堪稱傳奇。他的理論其實十分簡單易明,就是對我們的成長,學習,以致事業發展最大幫助的,不是與我們保持「強聯繫」(strong ties)的死黨和老友,而是在自己圈子以外,和我們保持「弱聯繫」(weak ties)的一般朋友和泛泛之交。因為和「strong ties」相處,只會是人云亦云,圍爐取暖,自我催眠,只有透過「weak ties」,我們才能走出自己的「同温層」和「安全區」,來擴闊自己的視野和經驗,吸收更多資訊,更新知識和不同觀點,刺激思考和創意,達到真正的進步和成長。

「Strong ties」和「weak ties」兩者可以和平共存,但今天的Ocamp和大學生生活的最大的問題,卻是太多「strong ties」,太少「weak ties」。Ocamp及不少的學生活動,包括了水戰,走出校園遊雲全港的野外定向和尋寶遊戲,dem beat等,都只着重強化「strong ties」,加強小組內部凝聚與身份認同,忽略「weak ties」,冷理外人目光,少顧其他人感受。但只同相似的人接觸和溝通,日積月累下,便會帶來同質化(homogenization)的現象,大家一式一樣。結果,大學不是越讀越大,而是自己的世界是越來越細,漸漸脱離現實,只覺世界不了解自己,而不覺自己不認識世界,不是自我陶醉,便是自怨自爻。只懂從一個層面,一個角度,一個方面看世界,也造成成長和學習的障礙,問題跟足也害足自己一世。

Ocamp及不少的學生活動,都只着重強化「strong ties」。(資料圖片)

在當年Ocamp還未有這麼「自High」的年代,曾流行一句說話,就是在大學生要「懂得享受寂寞」。用以上的理論來演繹這句說話,就是不要只顧「埋堆」和「入pool」,為迎合身邊的朋友而抑壓或磨平自己,放棄探索這個世界,只着重建立「strong ties」,而忘記了「weak ties」。即使是不少大學生日望夜望的「出pool」(大學生對拍拖的術語),也只是由一個「strong ties」,走向另一個更細更強更封閉的「strong ties」,從此看不見更闊的天與地。

說到尾,若不認清以上的不足,輔導營隨時變成了迷失營,人生越走越窄,皆因一早已故步自封。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